<目录>卷三\香木部<篇名>桂心内容:辛甘大温无毒。即肉桂之去外色淡,但存中心深紫,切之油润者是。
\x发明\x 桂心既去外层苦燥之性,独取中心甘润之味,专温营分之里药。故治九种心痛,
腹内冷痛。破 癖等病,与经络躯壳之病无预,非若肉桂之兼通经脉,和营卫,坚筋骨,有 寒湿风痹等治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篇名>牡桂内容:\x一名大桂\x 辛甘微苦温,无毒,甜浓而阔者是。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x发明\x 牡桂辛胜于甘,而微带苦,性偏温散,而能上行。故《本经》治上气咳逆,成无 己利肺气,皆取辛散上行之力。时珍不察,乃与桂枝同列,非智者一失欤。盖桂枝是最上枝 条,亦名柳桂,言如柳条之嫩小也。盖牡者阳也,牡桂是禀离火纯阳之气,故味带苦,且大 且浓,与桂枝绝不相类,何可混言。《本经》言,治上气咳逆,导下焦之阴火逆上也。治结 气,辛温开结也。喉痹吐吸,同气相招,以引浮游之火下泄也,然必兼苦寒降泄之味用之。
利关节,从内而达于表也。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补助真元,阳生阴长也。然须 详素禀丰腴,湿胜火衰者为宜。若瘦人精血不充,火气用事,非可例以为然也。其至心腹冷 痛,症瘕血痹,筋脉拘挛,冷痰霍乱,其功不减肉桂。但治相火不归,下元虚冷,力不能 直达下焦,为稍逊耳。
<目录>卷三\香木部<篇名>筒桂内容:\x俗名官桂\x 辛甘温无毒。
《本经》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x发明\x 筒桂辛而不热,薄而能宣,为诸药通使,故百病宜之。《本经》言其养精神,和 颜色,有辛温之功,无壮火之患也,为诸药先聘通使。凡开提之药,补益之药,无不宜之。
久服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以其质薄、性轻,无桂心、肉桂、牡桂等雄烈之气,力胜真 阴之比。《别录》治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血脉,止烦出汗,皆薄则宣通之义。《纲目 》乃以《别录》、元素二家之言,皆混列牡桂之下。盖牡桂是桂之大者,功用与肉桂相类,
专行气中血滞。筒桂则专行胸胁,为胀满之要药。凡中焦寒邪拒闭,胃气不通,呕吐酸水,
寒痰水癖,奔豚死血,风寒痛痹,三焦结滞并宜薄桂,盖味浓则泄,薄则通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篇名>桂枝内容:辛甘微温,无毒。
\x发明\x 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 肌。元素云,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肌发汗,去皮肤风湿,此皆桂枝所治。时珍乃以列之牡 桂之下,误矣。按∶仲景治中风解表,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用桂枝,其义云何。夫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桂枝汤为专 药。又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皆用桂枝发汗。此调其营,则卫 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后汗解,非桂枝能发汗也。汗多用桂枝汤者,以之与芍药调和营卫 ,则邪从汗去,而汗自止,非桂枝能止汗也。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 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 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若夫伤寒尺脉不至,是中焦营气之虚不能下通于卫,故需胶饴 加入桂枝汤,方取稼穑之甘,引入胃中,遂名之曰建中。更加黄 ,则为黄 建中。借表药 为里药,以治男子虚劳不足。《千金》又以黄 建中换入当归为内补建中,以治妇人产后虚 羸不足,不特无余邪内伏之虞,并可杜阳邪内陷之患,非洞达长沙妙用难以体此。详桂枝本 手少阴血分药,以其兼走阳维,凡伤寒之邪无不由阳维传次,故此方为太阳首剂。昔人以桂 枝汤为太阳经风伤卫之专药,他经皆非所宜,而仲景三阴例中阴尽复阳靡不用之,即厥阴当 归四逆,未尝不本桂枝汤也。桂附各具五体,各有攸宜。肉桂虽主下元,而总理中外血气。
桂心专温脏腑营血,不行经络气分。牡桂性兼上行,统治表里虚寒。薄桂善走胸胁,不能直 达下焦。桂枝调和营卫,解散风邪而无过汗伤表之厄,真药中之良品,允为汤液之祖也。《
本经》之言牡桂兼肉桂、桂心而言,言筒桂兼桂枝而言也。其他板桂、木桂仅供香料、食料 ,不入汤药。
<目录>卷三\香木部<篇名>辛夷内容:\x即木笔花\x 辛温无毒。剥去毛瓣,取仁用,忌火焙。
《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面 。
\x发明\x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利窍。其体轻浮,能开胃中清 阳,上行通于天。故《本经》治阳气郁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面 。辛温能解肌表,芳 香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则诸证自愈。轩岐之后,能达此理者,东垣一人而已。凡鼻鼽、
鼻渊、鼻塞及痘后鼻疮,并研末,入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甚良,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