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丛桂草堂医案-第10页

得 大便。随即得汗甚多。衣襟俱湿。盖前病之余气未盖。不仅食滞为患也。自是热退胸舒。知 饥能食。复以六君子汤加麦冬、苡仁。接服两日而瘳。
郭某年六十余。腊月间患疝病。外肾根部。肿硬如鸡卵。疼痛非常。恶寒不热。口干。舌光 无苔。而色不红。盖寒疝也。其坚硬如鸡卵者。寒邪搏结得温则消散也。乃以乌头桂枝汤。
蜜炙乌头三钱。桂枝、白芍各二钱。甘草一钱。加党参二钱。干姜八分。小茴香、当归各三 钱。木香一钱。作煎剂。服后至夜间痛始定。肿硬亦消。口干亦止。翌日。以原方用羊肉汤 煎药。并令其煨食羊肉而痊。
龙耀南年逾五旬。素有疝病。时发时愈。辛亥冬月。病复作。然与从前发病时情形不同。自 觉有气从脐下直冲于心。则心痛欲裂。于是手冷汗出。不能支持。吸鸦片烟暂止片刻。然于 病无济。初犹间一二日始发。继则日发无已。精神疲倦。饮食大减。两脉弦小。舌中有白苔 。盖奔豚病也。乃肾气素虚。复受客寒。身中阳气不能胜寒气之侵逼。则上冲而作痛。昔人 所谓肾气凌心者是也。乃与桂枝加桂汤。再加熟地、鹿角胶、小茴香。服两剂后。痛大退。
越两日。天气愈寒。而病之复作。更兼呕吐。遂改用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半夏、鹿角胶 、沉香。接服三剂全安。
李姓妇年约四旬。天癸两月未来。呕吐不能饮食。茶汤入口便吐 。略有恶寒发热等症。予诊其脉。缓滑有神。乃告之曰。孕也。病家疑信参半。
急欲止吐。
屡服药而呕吐偏不能止。复延他医延医。议论纷纭。方药亦各不同。数日后呕吐如故。日渐 瘦弱。一月后其家复来邀诊。入其室则病患方痉厥未苏。两手紧握。两膝亦蜷。面色黄瘦。
问 家已议备后事矣。予曰。人虽瘦弱。痉厥可畏。而脉则缓滑有生气。非病也。孕也。因嘱其 不必服药。但以粥汤及鸡鸭汤与饮。盖以妇人恶阻。有过六十日或八十日始愈者。不可妄以 药治也。又月余。其侄来诊病。问之。则已渐愈。稍能饮食矣。及至腊月。其婿送诊金来。
复问之。则已饮食步履如平人矣。至今年三月果生一女。金匮论妇人恶阻。有绝之之戒。不 图于今日见之也。
孙姓子七岁。腊月间发热恶寒。咳嗽体倦。饮食减少。脉缓不数。初用 葱豉汤加薄荷、桔梗、杏仁、甘草等。服后颈项及胸背等处。发现痧点。犹隐约在皮肤间。
尚未大现于外也。仍用原方。第三日痧大现。胸背颈项手臂等处。均密布而色红艳。夜间热 甚口渴。遂改用桑叶、金银花、杏仁、益母草、花粉、贝母、甘草等。第四日热仍不退。舌 色红赤起刺。毫无苔垢。遂易方。用地骨皮。干生地各三钱。麦冬二钱。北沙参一钱。白茅 根三钱。贝母一钱。枇杷叶一片。一服热退神安。舌色亦淡而无刺矣。接服一剂全愈。
杨某年近三旬。素有吐血病。遇劳则发。今年五月。因劳役愤怒。血症又作。吐血成碗。发 热咳嗽。延医服药。始尚小效。继则大吐不止。服药不效。其戚王姓延予治。问其情形。每 日上午四句钟时。即大吐血。咳嗽有痰。心烦口渴。欲饮冷水。自觉胸博烧热。心胸间喜以 冷水浸手巾覆之。知饥能食。舌苔薄腻微黄。两手脉数不大。形容消瘦。予谓此暑热伏于肺 胃 。热迫血而妄行。欲止其血。当先降其热。热降则血安于其位。不治而自止矣。以玉女煎合 清燥救肺汤为剂。生石膏四钱。桑叶一钱。干地黄四钱。阿胶三钱。贝母、麦冬、沙参各二 钱。杏仁一钱。枇杷叶一片。服后觉凉爽异常。腹中雷鸣。心内空虚。身热亦稍平。上午四 时未吐。至午后始吐。咳嗽痰多。仍以原方加竹叶三钱。栝蒌根二钱。枣仁、柏子仁各四钱 。接服两剂。血几全止矣。惟精神疲惫。时出冷汗。脉息 大无力。舌上无苔。乃热退而元 气虚也。况吐血多日。亡血已多。安有不虚之理。易方用生脉散加黄 、熟地、枸杞、枣仁 、阿胶。接服两剂。汗渐少。能进粥两大碗。惟咳嗽痰中带血。嗽甚则亦或吐一二口。但迥 非从前之汹涌耳。乃以百合固金汤合千金苇茎汤。出入调治。数日后能起床行走。饮食亦大 进矣。遂以饮食滋补。兼服琼玉膏而瘳。
家君自少时即患肺病。咳嗽咯血。必服泻白散及贝母、山栀、麦冬等药数剂始愈。嗣后遇劳 碌及恼怒时。病即复作。然亦有隔数年不发者。丁未夏月。偶因冒暑发热。而旧病亦复发。
较前益剧。先是某日夜间。觉喉内有物上溢。以为痰耳。遂咯吐数口。及张灯视之。则皆血 也 。由是咯血不已。或纯血。或与痰质混和。精神疲惫。不能起于床。服阿胶、地黄、麦冬、
贝母、枇杷叶等药小效。饮食亦稍能进。面色如常。身不发热。亦无盗汗口渴等症。脉息亦 尚平静。遂仍以前方进。讵意次日晚间。血忽上涌。连吐数口。遂昏晕不能言。奄奄一息。
急以潞党参五钱。西洋参五钱。煎汤进。及参汤服下数分钟。始能言语。谓心内慌慌。周 身肉颤。语时声音极低。盖元气大虚欲脱也。遂仍以参汤和阿胶、熟地、枣仁、枸杞等药 煎汤进。并以猪蹄煨汤服。如是调养至十数日。始渐入佳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