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拈香,参了佛祖,拜了罗汉。又见那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各安禅位。法师献上济孤榜文,递与太宗观看。太宗就当案宣读: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皇帝: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原作“河大”)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原缺“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樊(原作“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却说太宗看了孤魂文榜,满心欢喜,叮咛僧道,虔心佛事。就令众文武排驾回朝,待七日正会,复请拈香。众僧道重(原作“童”)登坛诵经,又听下回分解。
  三乘妙法请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
  积善之人宣一卷,三灾八难免熬煎。 
  观音显像化金蝉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法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在城日久,未逢有德行者。忽闻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主坛法师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菩萨变做一个疥癞形容,手捧着袈裟,艳艳生光。有一等愚僧(“愚僧”二字原缺)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风子也!这两件粗物,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成佛,也值不得许多银子!”菩萨更不争吵(原作“炒”),与木叉就往前去卖。
  行勾多时,只见宰相萧瑀散朝而回。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菩萨道:“我这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瑀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萧瑀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皈依佛法,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瑀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就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我皇帝十分好善,即今启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
  萧瑀就邀菩入朝见驾。径进东华门里,奏上太宗,太宗问曰:“卿来所奏何事?”萧瑀答曰:“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锡杖。臣思法师可着此服,故领僧人见驾。”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菩萨道: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化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仙娥织就,神女机成。闲(原作“开”)时折(原作“新”)迭,千层包裹透虹(原作“红”)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
  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却说唐太宗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
  入(原作“人”)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
  摩呵五(原作“立”)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
  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这两件宝物赐他,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答曰:“既有德行,情愿送他。”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萧瑀扯住,道:“朕照原价奉偿,不可推避。”菩萨道:“我有愿在先,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有德行的高僧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唐王见他苦辞,命设素宴,亦不肯领,畅然而去,依旧望东土地(原缺“地”)庙中隐避。
  太宗设午朝,着魏征赍旨,宣玄奘入朝见驾。太宗道:“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瑀迎着二僧,愿送锦襕袈裟一件,九环锡杖(原缺“杖”)一条。特召大(原作“太”)师至此,如不弃,可穿上与朕一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文武阶前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又赐仪从送出朝门,各归禅座。又不觉红轮西坠,正是那: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