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所赐佳章,又好笑,又好恼,书云:夫人必自侮,然后侮人。小道欲言,尤恐冒渎洪威。"于湖曰:"久闻知客佳妙,小生诚为抛砖引玉。"知客道:"相公勿罪。"落笔即写《杨柳枝》词一阕:
  襄王魂梦云雨期,两心知。子今无计恋琼姬,自着迷。  道心坚似絮沾泥,不往飞。任取杨枝作柳枝,强挨尸。
  写罢,于湖观看,大笑。知客曰:"班门弄斧,幸勿哂焉。"于湖曰:"诚所谓人才双全,非世之常出也。"于湖看毕,亦作《杨柳枝》词以奉云:
  碧玉冠簪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说西施,怎如伊。  杏脸桃腮不傅粉,最偏宜。好对眉儿好眼儿,觑人迟。
  写毕,知客观见,不语,亦作前词以答: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
  于湖看毕,即忙起身。知客曰:"言词冒犯。"于湖谢别,到船中叫王安取绢一匹,送至观中,谢了观主。进城上任理事。于湖自言:"特性急了,今回错过,何时再逢这般聪明女子。"悔之不已。
  那陈妙常懊恨不及,从此惹起凡心,常有思念之意。不觉又是十月初一日,本观设斋,会集众道姑,道姑齐来与观主稽首。正问答间,门公报曰:"观处有一秀才,言称和州泾阳县人,姓潘,要见观主。"观主曰:"请他进来。"门公出去,引到鹤轩相见。观主问道:"侄儿几时到此?"那潘必正拜了四拜,退而言曰:"列位姑姑,就此相见。"众道姑还礼,俱各请坐。观主与众道姑道:"这是我侄儿潘必正也。从家而来,家眷安否?"必正道:"俱各平安。有书在此。"观主道:"几时离家?"必正道:"旧岁十二月离家,正月到京应举,二月初九日头场过了,第二场忽然患病,未得终场。等欲回家,奈有书在此,未及下得,如今特来拜见姑娘。"观主道:"行李安在何处?"必正回道:"在船上。"观主道:"你与门公去搬上来,住数日,另讨船回去。"必正同门公将行李搬至观中。观主叫女童洒扫后房,与必正安歇。必正道:"一朝半日便要回家,不须多事。"观主道:"宽住几日,我要与你说话。"到晚歇了。
  次早,必正到各道姑房里相访讫。闲坐之间,问门公姓名。门公曰:"小人姓戚,名中立。"必正又道:"东廊尽头那间房住的道姑,姓甚名谁?"门公道:"是本院知客陈妙常。一院之中,只是他生得秀丽,吟诗作赋,抚琴诵经,无有不能。"必正道:"曾有秀才过客与他赓诗和韵否?"门公道:"适问小人这件衣服,便知是个官人,姓何名通甫,号洛阳才子者送与小人的。"必正道:"为甚的送与你?"门公道:"是我引他见妙常。将布一匹,送与小人。"必正即将丝绸海青一件与他,又吩咐道:"休对人说我将衣服送你。"门公道:"小人谨领。"必正就调一个相思《杨柳枝》词封了,门公递与知客,通报道潘官人特来相访。妙常微微冷笑道:"在那里请进。"潘必正向前施礼,邀入客位,分宾而坐。茶罢,必正道:"适间小生门公送一柬,乱道《杨柳枝》词一阕奉上。知客拆观:
  傍观道观过茅屋,惊人目。星冠珠履逍遥服,能妆束。  绝世仪容琼姬态,倾城国。淡妆全无半点俗,荆山玉。
  妙常见了大惊:"此人言词典雅,字若龙蛇,况兼人物厚重,比那何家大不同。"妙常道:"多承佳句。请问官人青春有几?"必正曰:"二十有五。"又曰:"那月寿诞?"必正曰:"八月十三。"妙常曰:"官人是大。"必正曰:"知客是几时寿诞?"妙常曰:"目下不远。"
  正说之间,小童来请道:"观主有请。"必正即回,到鹤轩见了观主,观主问道:"你这几日身体如何?"必正道:"托庇姑娘清福,颇安。"观主道:"你且住一程回去。"必正道:"只是搅扰姑娘。"茶罢,相别。
  到房中,自思曰:"回心甚急,奈被此人勾住,又得姑娘相留。"十分喜悦,就在房中抚琴。陈妙常在房外听曰:"此曲乃《凤求凰》也。"暗暗喝彩,自回房中。
  次日,妙常使女童来请必正吃茶。必正即到房内,依次而坐。茶罢,妙常将琴放在几上,烧炷好香,打个稽首,请必正抚琴。必正曰:"不能。"妙常曰:"何故太谦?"观主曰:"必正先抚一曲,然后知客亦抚。"抚毕,各自散了。
  自此,往来半月。一日,必正走到妙常房中。女童曰:"官人请坐。"必正:"师父何在?"女童曰:"去石城长春院访一观主,未回。"必正见书橱未锁,拿一部《通鉴》来看。内有一帖,见了大惊,去了三魂,荡了七魄。乃是《西江月》一首:
  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懒睡思愁不稳。  一念静中有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
  必正曰:"既是凡胎俗骨,何苦出家,有此怨意?不若乘机嘲戏,他若不从,却有招词在此。"亦写《西江月》一首云:
  玉貌何须傅粉,仙葩岂类凡花。终朝只去恋黄芽,不顾星前月下。  冠上星替北斗争,案头经诵《南华》。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