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此作「即」是。依唐写本改、补。
体有六义。
《校证》:「《文体明辨》『义』作『善』。」
四则义直而不回。
范校:「孙云:唐写本『直』作『贞』。」《校证》:「『贞』原作『直』,唐写本作『贞』,案《明诗》篇『辞谲义贞』,《论说》篇『必使时利而义贞』,此本书『义贞』连文之证,今据改。」《校注》:「按唐写本是也。《明诗》篇『辞谲义贞』,《论说》篇『必使时利而义贞』,并其证。《广雅释诂一》:『贞,正也。』」《考异》:「按:《论说》篇『时利而义贞』,分用《易干卦》语。贞,固也,从『贞』是。」按《文选》卷二十三嵇康《幽愤诗》:「虽曰义直,神辱志沮。」《后汉书冯衍传下》论:「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守节故亦弥阻于来情。」李贤注:「衍为更始举哀,既降,执义守直。既行之于己,光武屈而不用,故言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也。则守节之人,见衍被黜,弥阻难于将来。」《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孙盛评曰:夏侯惇耻为汉官,求受魏印,桓阶方惇,有义直之节;考其传记,《世语》为妄矣。」又《文选》卷九曹大家《东征赋》:「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李善注:「《毛诗》曰: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又曰:求福不回。」此作「义直而不回」通,毋须据本书改也。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
范校:「孙云:唐写本『扬』上有『故』字。铃木云:冈本、王本、嘉靖本『杨』并从木不从手。」《校证》:「冯本、张之象本、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日本刊本、王谟本『扬』作『杨』。」《校注》:「『扬』,弘治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王批本、何本、合刻本、梁本、秘书本、别解本、尚古本、冈本、王本作『杨』。按子云之姓,本从木不从手。段玉裁、王念孙曾有详核考证。见《读书杂志》《汉书扬雄传》条。孙志祖《读书脞录》卷六亦云:『古人但有从木之杨姓,无从扌之扬姓。』弘治本作『杨』,尚未为俗所乱。其它篇中之『扬子』、『扬雄』不再出。」按唐写本作「扬」。
励德树声。
范校:「孙云:唐写本『励』作『迈』。」注:「伪《大禹谟》:『皋陶迈种德。』枚传曰『迈,行也。』今本迈误作励,唐写本不误。」《校证》:「『迈』原作『励』,唐写本作迈。范云:……案范说是,今据改。」《校注》:「按『迈』字是。《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杜注:『迈,勉也。』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杜注:『百,犹劢也。』《释文》:『劢,音迈。』疏本误『劢』为『励』,与此同。盖初由『迈』作『劢』,后遂讹为『励』耳。《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咎繇迈而种德兮。』《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若乃迈德种恩,树之风声。』亦『励』当作『迈』有力旁证。」《义证》引《斟诠》:「唐写本作『迈』,亦『劢』之同音假借字。」《考异》:「按:作『迈』是,迈同劢。」《合校》:「案:《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迈,字通作劢。《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此文迈德用《大禹谟》,当从唐本作『迈』。字或作劢,故误为励耳。」《义证》引斯波六郎曰:「『迈德』与『树声』连用之例,见于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若乃迈德种恩,树之风声,使农夫逸豫于疆畔,女工吟咏于机杼,固非质之所能也。』」按《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襄贲励德,维城燕北。」李贤注:「励,勉也。」《魏书献文六王北海王详传》:「(诏曰)不能励德存道,宣融轨训。」则此作「励」亦通。《王力古汉语字典》励字:「按《说文》无励字。劢下云:勉力也……读如厉同。劢当即励,后来劢读如迈,遂歧为二字。」从唐写本改。
流弊不还。
《校证》:「四库辑注本『还』作『迁』。」
正末归本。
「正末」,范校:「孙云:唐写本作『极正』。」《校注》:「按唐写本非是。『末』字偶脱,『极』字涉此行赞文而误。」《考异》:「按:《易干文言》『各正性命』,句本此,唐写本误。」
不其懿欤。
《合校》:「唐写本『欤』作『哉』。」《义证》引桥川时雄云:「唐写『欤』作『哉』。时按欤、哉两是。」
赞曰。
《校证》:「元本、传校元本『赞』作『赞』。」
三极彝道,训深稽古。
范校:「铃木云:案『三极彝训』已见正文,此『道』、『训』二字疑错置。」《校证》:「『三极彝训,道深稽古』,原作『三极彝道,训深稽古』。……按铃木说是,今据改。」《考异》:「按:铃说是。」按从《校证》改。
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归」,范校:「孙云:唐写本作『惟』。」《校注》:「按『惟一』与『斯五』对,唐写本是也。《书》伪《大禹谟》:『惟精惟一』。」《考异》:「按:唐写本是。《书大禹谟》:『惟精惟一』。」按依唐写本改。



正纬第四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