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飘知柳膬④。雪冒觉松贞。愿言何所道,幸保岁寒名。"其词亦自闲雅可喜。大抵唐之文物,盛于开元以前,故二人虽不以诗称,而终不凡也。(《丛话》后十六、《竹庄》十三)
----------------
①《竹庄》"相知"作"一寸"。
②《竹庄》"话"作"语"。
③《竹庄》"常"作"尝"。
④《竹庄》"膬"作"脆"。
七○、晏元献题阏伯庙诗
南京高辛庙制度甚雄,世传太祖龙潜时,尝以木杯珓占己名位,自小官以渐数之,至极品皆不应,忽曰:"过是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契。至今父老犹能言之。晏元献为留守日,尝以诗题庙中曰:"炎宋肇英主,①初九方潜鳞。尝因②著蔡占,来决天地屯。庚庚③大横兆,謦咳如有闻。"盖纪此也。(《丛话》后十九)
案:此事亦见叶梦得《石林燕语》,王明清《挥麈后录》一。
----------------
①《挥麈后录》"主"作"祖"。
②《挥麈后录》"因"作"用"。
③《挥麈后录》下"庚"字作"契"。
七一、太宗赐探花诗
〔唐〕①故事,〔进士朝集,尝择榜中最年少者为〕②探花郎,〔宋〕③熙宁中始罢之。太平兴国三年,〔胡秘监旦榜,〕④冯〔文懿〕⑤拯为探花,是岁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诗赐之曰:"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⑥始唐于礼部发榜,故座主门生之礼特盛,主司因得窃市私恩。本朝稍欲革其弊,即⑦更廷试。前一岁,吕文穆蒙正为状头,始赐以诗,盖示以优宠之意。至是复赐文懿,然状头诗迄今时有,探花郎⑧后无继者,惟文懿一人而已。此科举之盛事也。(《丛话》后十九、《总龟》后一、《历代》五十三)
案:戴埴《鼠璞》云:"《蔡宽夫诗话》亦言期集择少年为探花,是杏园赏花之会,使少年者探之,本非贵重之称,今以称鼎魁,不知何义。"
----------------
①《历代》有"唐"字。
②《历代》无此数语。
③《历代》有"宋"字。
④《历代》无此语。
⑤《历代》无此二字。
⑥《历代》引至此。
⑦《总龟》"即"作"既"。
⑧《总龟》"郎"作"诗"。
七二、王元之谪滁州时诗
国初州郡设官尚少,小郡不过四五员,复多武弁,故非雄藩都会,仕者率少官况。王元之自掖垣谪滁州,尝以诗寄旧僚云:"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不夸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闻者颇怜之。然元之在滁阳,四方文士持文就谒者甚众。①有郑褒者最知名,留数月而去,元之为买马办装,后有劾其亏贯直者,太宗览之曰:"是能却李继迁事例者。"元之尝草继迁制,继迁送润笔数倍于常,而以面签书送元之却之不受故也。(《丛话》后十九)
----------------
①《诗林》四引至此。
七三、张乖崖诗
乖崖少喜任侠,学击剑,尤乐闻神仙事,〔为举子时,常从陈希夷欲分华山一半,希夷以纸笔蜀笺赠之,公笑曰:"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驱我入闹处乎?"然〕①性极清介,居无媵妾,不事服玩,朝衣之外,燕处惟纱帽皂绦一黄土布裘而己。至今人传其画像,皆作此饰。②始及第时,尝以诗《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脚下渔矶,苦恋明时不忍归。为报③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④轻肥。"李顺之乱,乖崖帅蜀,有诗《寄陈希夷》云:"性愚不肯住山林⑤,刚要清流⑥拟致君。今日星驰剑南去,⑦回头惭愧华山云。"皆见其素志也。(《丛话》后十九、《总龟》后十九、《诗林》四)
----------------
①《宋纪》无"为举子时"至此数语。
②《宋纪》六作"《蔡宽夫诗史》"引至此。
③《西清诗话》"为报"作"寄语"。
④《西清诗话》"非是爱"作"终不羡"。
⑤《渑水燕谈录》"住山林"作"林泉住"。
⑥《渑水燕谈录》"清流"作"流清"。
⑦《渑水燕谈录》"去"作"道"。
七四、魏野赠王寇二公诗
〔莱公自永兴被召,魏野以诗进之曰:"好去上天辞富贵①,却来平地作神仙。"〕②王文正从东封〔车驾〕③回,野亦寄以绝句云:"西祀东封今④已了,⑤好来相⑥伴⑦赤松游。"⑧文正袖此诗求退,遂得谢。⑨莱公晚岁南迁,世多言文正见几知止。莱公不能用野言,⑩盖志士仁人亦各有志。观莱公末年所为,岂愧文正之退哉?山人处士,其言不得不如此,或用或不用,各系其人,要之不溺于富贵与贪得则一也。野有子,亦有父风,宋景文尝赠以诗云:"姓名高士传,父子少微星",人多称颂之。(《丛话》后二十,《总龟》后十九、《诗林》四均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