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青琐高议》后集一。
----------------
①《青琐高议》"价"作"玠"。
②《青琐高议》"鉴"作"镜"。
③《青琐高议》"今"作"君"。
④《青琐高议》"今为"作"君今"。
⑤《青琐高议》"椎"作"作";《宋纪》作"似"。
二三六、郑棨赠老僧诗
〔唐〕①相郑②棨〔善诗,有〕③《赠④老僧诗》曰:"日照西⑤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隐⑥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自云此诗〔属对〕⑦可以衡称⑧〔言〕⑨重轻⑩不偏也。⑾尝有人问⑿:"相国近有⒀新诗否?"〔对〕⒁曰:"诗〔思〕⒂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安可⒃得之?"〔盖言平生苦心。〕⒄(《总龟》前二十六、《全唐诗话》五、《乐趣》十三、《鉴衡》一)
案:此则出《北梦琐言》七。
----------------
①《全唐诗话》无"唐"字。
②《全唐诗话》"郑"作"国"。
③《全唐诗话》有此三字。
④《全唐诗话》"赠"作"题"。
⑤《唐纪》六十五"西"作"四"。
⑥《全唐诗话》"隐"作"陷";《北梦琐言》作"焰";《唐纪》作"烬"。
⑦《全唐诗话》、《北梦琐言》有此二字。
⑧《全唐诗话》"称"作"秤"。
⑨《全唐诗话》、《唐纪》"称"下有"言"字。
⑩《全唐诗话》"重轻"作"轻重"。
⑾《乐趣》引至此;《鉴衡》无以上诸语。
⑿《全唐诗话》"尝有人问"作"或曰"。
⒀《全唐诗话》"有"作"为"。
⒁《全唐诗话》有"对"字。
⒂《唐纪》有"思"字。
⒃《全唐诗话》、《唐纪》、《鉴衡》"此中安可"作"此处何以"。
⒄此句据《全唐诗话》、《鉴衡》补。
二三七、笔管上刊诗句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粗于常笔,刻从军行,人马毛发亭台山水无不精绝,刊两句,曰:"事前琪树已堪攀,塞北征人尚未还。"(《总龟》前二十七)
案:吴景旭《历代诗话》三十三引此则作《续本事诗》。吴氏云:"《松窗杂录》有笔管上镂卢思道《燕歌行》。"即此也。
二三八、故国霜前白雁来
北方白雁,似雁而少,色白,秋深乃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①国霜前白雁来",即谓此。(《总龟》前二十七)
案:此则见《孔氏谈苑》卷五。又《说郛》本《续本事诗》意有此。
----------------
①《少陵集》"故"作"旧"。
二三九、冬冬鼓
京城街衢,有金吾传呼,以禁夜行。至贞观,马周①上封事,每街隅悬鼓,夜击鼓以止其行,以备窃盗,时人遂呼为冬冬鼓。有道人裴修②然,雅有篇咏,善书画,好酒,尝戏为词:"遮莫冬冬鼓,须倾满满杯。金吾若③相问,报④道玉山颓。"(《总龟》前二十八、《乐趣》八)
案:《唐诗纪事》谓出张彦远《名画记》。《佩文韵府》谓出《灵异小录》,今《说郛》本《灵异小录》无此则。
----------------
①"周",原作"同",误。
②《唐纪》七十五"修"作"翛";《灵异小录》作"裴休"。
③《唐纪》"若"作"如"。
④《唐纪》"报"作"但"。
二四○、孟尝君故宅食鼓
青①州隆兴寺,殿前庑下,西边有木台,台上以架悬二小鼓。相传寺乃孟尝君故宅,鼓乃集宾客食鼓。考究不然,而鼓南壁上有一绝云:"千载遗踪号鼓楼,不知谁是雍门周?区区此饭徒为尔,唯有鸡鸣客可酬。"不题姓名,亦不知其何谓。(《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
①"青"字原阙,据《乐趣》补。考《封氏闻见记·孟尝镬条》言:"青州城南佛寺中有古铁镬二口,又有一釜,相传云:是孟尝君家宅,镬釜皆是孟尝君之器也。"亦可为此字当作"青"之证。
二四一、竹西亭
淮南蜀江者,维阳之地也。或曰,势连蜀土,或以产茶味如蜀茶,云①自蜀江之南,有竹西亭,修竹疏翠,后即禅智寺也。竹西取杜牧之诗:"斜阳②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自蜀江以南,景气顿异,北风至此遂绝。(《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
①"云"前疑脱"故"字。
②《全唐诗》十九"斜阳"作"谁知"。
二四二、诗咏铜驼石犬
邺中铜驼乡,魏武帝立铜驼石犬各二。古诗云:"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为。"(《总龟》前二十八、《乐趣》九)
二四三、吴宫香水溪
吴宫香水溪,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