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忽忽未就。他日返我乡居,辄书二语以寄。句曰:“冬山如睡春山笑,莲子为心凤子腰。”人还,访悉香巢已徙,燕去梁空矣。余其负此一诺哉!
  
  子同生解
 《两般秋雨庵随笔》谓见作灯谜者,“公与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射四书一句:“然则有同与。”因案《春秋经》于十一公之生皆不特记,而独于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庄公之生记之,其中岂无深意?文姜淫乱,越境成奸。恐后之读史,或有赢吕之嫌,故特于夫人姜氏如齐之前,大书特书“子同生”,明其的系吾君之子也。《谷梁传》曰:“志疑”者,盖非传疑,乃以释疑云云。似此读书有识,可与论古。(朱竹咤先生旧说与秋雨庵同,可知善读书者,无不别具只眼也。)
  
  天然足
 余于第一卷作缠足考,第二卷录弓鞋诗,亦云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矣。而六寸肤圆,则鲜然无述。得无笑我拙者之将议其后乎?请补述之,以资谈助。蜀江古号佳丽地,文君、薛涛,实产是邦。故多瑰姿殊色,独至裙下双钩,恒不措意。居恒辄跣其足,无膝衣,无行缠,行广市中。闻之,初颇尚弓弯,自流贼之乱,惨遭茶毒,(张献忠屠四川,刖妇人纤足,聚成山尖,以为笑乐)故至今群以为戒。以余所见,粤俗亦然。除广州三数大县,缠足不缠足叅半外,馀县咸不贵缠足。闲则曳屐,两足白如霜,不着鸦头袜也。潘兰史曾有诗云:
  姗姗响屧出回廊,底用金莲贴地香?
  解识肤圆光致致,怜香吾独爱冬郎。
  比玉能红比雪香,不笼藕覆昵檀郎。
  一番合德温黁过,敢信昭阳有异香。
  细腻熨贴,情景俱到,固知非过来人,不能作此隽语。他若津门雏莺有讹为旗妆者,沪上佣妇,有来自苏州者。榕垣歌妓,其籍隶渔户者,同一白足,各具丰神,较诸行缠矫揉,索索然一无生气者,不更征天然之足贵乎?至若斗帐微酣,温生素玉,正自可令人销魂也。外此与国,均不缠足。光致圆润,自以东洋女子为第一。秀削轻健,莫如欧洲诸国。降及南洋群岛,环如列星。其俗土人,虽皆白足,姿首黎黑,无足可观,姑置勿论。惟外国尝以中国缠足为非,思有以易之。集同志妇女百数十人于沪上,博论此事,美其名曰“天然足会”。此去岁乙未间事。其意藉以易俗行仁,有足称者,尤吾国士大夫所当自为提倡者也。

  袁芗亭香奁诗十三首
  钱塘袁芗亭太守(树)《红豆村人诗稿》,效《疑雨集体》十三首,尝见采其兄简斋先生《随园诗话》。浓情绮思,络绎行间,笔笔如画。或讥其过于丽淫,殊失齐梁艳体正轨。余谓古有无题诗,有香奁诗。无题须风格性情并茂,乃不卑靡。若一味缘情而作,风流靡曼,取悦听者,是香奁也。芗亭太守明言效《疑雨集体》,其词或过绮靡,自所弗检。然至第十三首忽以庄论结之,尚知曲终奏雅之意。想其当日编集,亦经几许参详,而未肯割爱者乎?随园云:“愚兄阅历柔乡一世,能体贴到此,亦未能传神到此。”倾倒至矣。宜其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也。谨翻原稿,为之备载左方。
其一
  碧城锦瑟恨偏长,咏到无题事渺茫。
  明月未妨呼作姊,青山原可唤为郎。
  诗笺罪孽留遗稿,襟袖嫌疑惹暗香。
  朝暮阳台神女梦,古人词赋已荒唐。
其二
  回廊百折转堂坳,阿阁三层锁凤巢。
  金扇暗遮人影至,玉扉轻借指声敲。
  脂含垂熟樱桃颗,香解重襟豆蔻梢。
  倚烛笑看屏背上,角巾钗索影先交。 
其三
  窗下停针竹下吟,暂时小别亦追寻。
  羞闻软语情犹浅,许看香肌爱始深。
  他日悲欢凭妾命,此身轻重恃郎心。
  须知千古文君意,不遇相如不听琴。
其四
  一帘花影拂轻尘,路认仙源未隔津。
  密约夜深能待我,吃虚心细善防人。
  喜无鹦鹉偷传语,惟有流莺解惜春。
  形迹怕教同伴妒,嘱郎见面莫相亲。
其五
  窗外闻声暗里迎,胆娘有胆亦心惊。
  常防过处留灯影,偏易行来触瑟声。
  条脱光寒连臂颤,流苏春暖放钩轻。
  枕边梦醒低声唤,消受香郎两字名。
其六
  闻说将离意便愁,驻郎无计泪交流。
  身非精卫难填海,心似齐纨怕及秋。
  散影落花随马勒,系情香饵在蟾钩。
  锦衾角枕凄凉味,从此相思又起头。
其七
  同心巧叠寄书函,字字簪花细细缄。
  紫凤已飞空记曲,青蝇虽小易生谗。
  一襟秋水怀新月,遍体馀香惜故衫。
  安得射来双孔雀,教他带绶一齐衔。
其八
  为恋恩深取次过,佳期屡卜总蹉跎。
  不如意事机偏巧,但有心人恨便多。
  强别难抛初热酒,含愁怯渡未填河。
  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