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2-文总集-

21-晚清文选--郑振铎-第191页

之南,五印度之北,一切回蒙各部,皆我国家候尉所治,朝鲜虽斗入东海,亦无异亲藩,胥神州之扶翊,不应阑入此书。谨绘一图于卷首,明拱极朝宗之义,而不敢赘一辞。
一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两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故于此两地,言之较详。至诸岛国自两汉时,即通中国,历代史籍,不无纪载,然地名国号,展转淆讹,方向远近,亦言人人殊,莫可究诘,转不如近时闽粤人游南洋者所纪录为可据。此书于南洋诸岛国,皆依据近人杂书,而略附其沿革于后。五印度现为英吉利属部,皆依据泰西人书。其历代沿革,过于烦琐,且半涉释典,仅于篇中略叙数语,以归简净。
一西域诸部迄南之波斯天方诸国,泰西人绘有分图,其葱岭之西,里海之东,波斯爱乌罕之北,俄罗斯之南,泰西人绘为一图,总名为达尔给斯丹(斯丹一作士丹,西域言国主也《元史》讹为算端又作算滩)乃古时康居大夏大宛大月氐奄蔡诸国。历代变更沿革,乱如棼丝,近世士大夫从军西域者,亦多所撰述。今止就见于官书者,约略言之,不敢涉考据之藩篱,其亦聊以藏拙云尔。
一日本越南暹罗缅甸诸国,历代史籍言之甚详,今止就其现在国势士俗立传,而略附其沿革于后。至欧罗巴阿非利加亚墨利加诸国,从前不见史籍,今皆溯其立国之始,以至今日。其古时名国如巴庇伦波斯希腊犹太罗马厄日多非尼西亚之类,皆别为一传,附于今本国之后,庶几界画分明,不涉牵混。
一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有刻本有钞本,并月报新闻纸之类,约数十种,其文理大半俚俗不通,而事实则多有可据。诸说闲有不同,择其近是者从之,亦有晤泰西人时得之口述者,凑合而敷衍成文,期于成片段而已。取材既杂,不复注其出于某书也。
一泰西人如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之属,皆久居京师,通习汉文,故其所著之书,文理颇为明顺,然夸诞诡谲之说,亦已不少。近泰西人无深于汉文者,故其书多俚俗不文,而其叙各国兴衰事迹,则确凿可据。乃知彼之文,转不如此之朴也。
一外国地名最难辨识,十人译之而十异,一人译之而前后或异。盖外国同音者无两字,而中国则同音者或数十字。外国有两字合音,三字合音,而中国无此种字。故以汉字书番语,其不能吻合者,本居十之七八,而泰西人学汉字者,皆居粤东,粤东土语本非汉文正音,展转淆讹,遂至不可辨识。一波斯也,而或译为白西,转而为包社,巴社讹而为高奢。余尝令泰西人口述之,则曰百尔,设又令其笔书之,则曰比耳西。今将译音异名注于各国之下,庶阅者易于辨认,然亦不能遍及也。
一泰西人于汉字正音,不能细分,斯也士也,是也实也,西也苏也,混为一音,而刺与拉无论矣。土也都也,度也杜也,多也突也,混为一音,而撒与萨无论矣。故所译地名人名,言人人殊。
一泰西各国,语音本不相同,此书地名有英吉利所译者,有葡萄牙所译者。英人所译字数简,而语音不全,葡人所译,语音虽备,而一地名至八九字,诘屈不能合吻。如花旗之首国。英人译之曰,缅,葡人译之曰卖内。今姑用以纪事。无由知其孰为是非也。
一地名中,亚字在首者,皆读为阿,在尾者多读为讶,加字多读为嘎,亦有读为家者,内字皆读平声,音近尼,疴字读如诃。
一各国正名,如瑞国当作瑞典,讠国当作讠马,西班牙当作以西把尼亚,葡萄牙当作波尔都噶亚,然一经更改,阅者猝不知为何国。故一切仍其旧称。
一外国地名人名,少者一字,多者至八九字,绝无文义可循,数名连写,阅者无由读断。今将地名人名,悉行钩出,间加圈点,以醒眉目。明知非著书之体,姑取其便于披阅耳。
☆姚椿○国朝文录自序
自孔孟没,而文与道歧。汉唐以来,离合参半。至宋朱子出,而始举道与文而一之。其读《唐志》之文详哉有味乎其言之也。有元逮明,大旨不甚相悖。国朝儒者斟酌乎文与道之间,其言曰:以韩欧之文,达程朱之理,可谓正矣。
而或者曰:是不可合,合且两伤焉。呜呼!岂是真不可合,与抑未深究乎本末轻重之说也?国初诸家,沿明季绪余,尚未有以尽变。中叶以来,文事大兴,然其途亦遂歧出矣。综而论之,要不可谓非一代之盛轨也。夫朱子毕生研究文字,其用功由致知格物入,而又以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是岂不足乎文者?而其言如此,亦可思其故矣。夫形而下者谓之器。今也以游艺而先乎据德依仁,以文学而驾乎孝弟谨信,是尚得谓知要者乎?又其甚者,驳杂以为博,诋讠其以为能,而文之事,益荡然矣。蒙窃惑焉!
计自幼岁,眈好文词,茫乎未知大道之归也。其后奉袂硕师,饫熟余论,有以知前修之不苟,而向所采获,复恐有所散失,辄取而类之,汰其繁芜,去其复冗,其意以正大为宗,其辞以雅洁为主,间小有出入,要必于理无甚悖者,然后辑焉。愚鄙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