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献艺,是三代盛王,罔不傅采众议也。特未创立议院名目。故遇哲王而言路通,否即言路即塞耳。
考泰西上古亦无议院。耶稣降生前五十七年,即汉宣帝五十七年,巴勒斯坦新设议政五大会,每会七十人,此为欧洲议院之权舆。至西历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宋度宗咸淳元年,英国始定议院章程。迄于今,而上议院下议院,无国蔑有。诚以议院之有益治理,非浅鲜也。泰西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操之上,议院不得擅施行,弊在独断,德俄等国是也。民主者,权落于下,议员得以专威福,弊在无君,美法等国是也。英为君民共主之国,君可民否,君不得擅行,民可君否,民不得擅作,立法独为美备。然上情可以下逮,下情可以上达则一也。
我中国幅员之广,物产之饶,人民之众,甲于五大洲。然而地利不能尽,国用不能充,弊政不能革,刑罚不能简,民困不能苏,国威不能振,下有贤才不能遽用,上有庸佞不能遽退。非中国之君不若泰西各国之君也,中国之相不若泰西各国之相也,上下之情隔焉故也。是故中国而不设议院则己,中国而设议院,其有利益于国家,有偻指计者。中国五金煤矿,宜于开采,地气丰腴,宜于种植,物料宏多,宜于制造。如有于开矿植物制造确有见地者,即由议院上请开办,则地利尽矣。其利一。泰西各国凡大师旅,大兴筑议定后,即由议院筹款。盖百姓利之,劝输自易也。中国皆拨库款,故虽明知厘卡开捐之弊,而用度支绌,不能不借以补苴。有议院则上下同欲,筹款有自,国用不患无措矣。其利二。我朝忠厚开基,深仁厚泽,皇古未有,然而部办之掣肘善政,州县之滥用非刑,厘捐之不恤商情,诸弊尚多沿习。如建议院,弊之所在,即讦直陈,不患不能尽革矣。其利三。泰西之俗习律例者,原有专家,设刑司以听断,设状司以辨驳,初不隶于议院。然上下情通,博访周咨,真情易得。中国诚能仿而行之,有狱不至留滞矣。其利四。海禁初开,中西立约通商,西人著著争先,中人事事吃亏。查近今通商贸易册,英人每岁赢金有四千余万之多,民力安得不困乎!有议院以维持之,则已往之条约,可设法更换,后来之弊窦,亦可先事预防,不受其抑勒,不受其把持,则商民之气伸,而困可稍苏矣。其利五。中国剿发灭捻以来,整军经武,已非道咸时可比。然承平日久,故态复萌,侵蚀名粮,则虚而不补,刻剥军费,则器旧而不更。甚或耽于烟酒,不知操练为何事,私通枭贩,转以卖放为利薮。有议员以抉其弊,则上无虚縻之饷,下无不练之兵,而国威可振矣。其利六。泰西诸国大臣皆由公举。公举民主之国,虽伯理玺天德之废立,亦由议院主持。是以贤才不至淹滞,庸佞不得固位。中国宜略师其意,内而大学士六部大臣及总理衙门海军大员,外而督抚提镇及驻外国使臣,皆咨于议院而后简放,则怀才之士进,而不肖者退矣。其利七。
虽然,事属创始,必有出而挠之者。日本步武泰西,其气较中国为锐,观其工艺之日精,制造之日盛,几疑举国皆知西法之善。然前年开院集议,有掷石噪扰,伤及议员者。况中国拘守成法,牢不可破,尤非日本之比哉!窃意中国政事动援成例,议院之议,为国家兴利而已,防弊而已,岂必有成案之可循?则部臣必有挠之者。中国之迁擢臣僚也,不视人才之可否,而视人格之浅深。议院之公举重才能不重资格,则内外臣工,必有挠之者。天下升平,武备渐弛,有议院以议其后,统兵大员不得冒口粮,废训练,则提镇以下诸武弁,必有挠之者。各省设立善后工程军装等局,名目甚繁,盖以调济闲散人员也,实则耗财用,无实济。如立议院,此等人员,必多删汰。则各省闲散人员,必有挠之者。凡州县佐杂之廉银禄米,所得几何?其得以肥身家,裕后昆者,非阴蚀国帑,即显剥民生。有议院以发其覆,则美缺皆苦缺矣。则州县以下,必有挠之者。中国之民少所见,多所怪,可与图终,难虑始。前者设立电报,强者拔竿断线以肇斯,弱者街谈巷议以惑众。议院之设,亦为闻所未闻。则百姓必有挠之者。挠之之说,必谓中国民风土俗,与泰西殊。泰西之民顾大局明大势者居多,中国之民往往爱己不爱人,顾家不顾国,行之即久,必有箝制议院,以箝制官府,把持公事者。不知天下无无弊之法,而有无弊之人。泰西之设议院,亦合众小私成一大公也。知一事也,而民欲之,必其利己者也,然一人欲之则为私,人人欲之则为公矣。一政也而民恶之,必其害己者也。然一人恶之则为私,众人恶之即为公矣。即有时众议意见不合,各执一事,亦可互相辨驳,使曲不胜直,非不敌是,复可虑其有弊乎?中国诚能行之,将见君民联为一气,家国合为一体,古所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不难再见于今日。故蒙得而见决之曰:有利无害。

☆准良○请修铁路疏
为富强之策,铁路为先,敬陈管见,请饬廷臣会议举办,恭摺仰祈圣鉴事:窃查光绪六年,前抚臣刘铭传请开铁路,以图自强,嗣后总理海军衙门王大臣,议于天津一带,试办铁路利益,均能胪陈确实,包举无遗。比以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