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前汉合有四十五食(三食并先晦一日,三十二食并皆晦日,十食并是朔日)。後汉合有七十四食(三十七食并皆晦日,三十七食并皆朔日)。魏合有十四食(四食并皆晦日,十食并皆朔日)。晋合有四十八食(二十五食并皆晦日,二十三食并皆朔日)。
第二,勘度差变验。《尚书》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是唐尧之时,冬至之日,日在危宿,合昏之(日)时,昴正午。案《竹书纪年》,尧元年丙子。今以甲子元历术推算得合尧时冬至之日,合昏之时,昴星正午。《汉书》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岁,落下闳等考定太初历冬至之日,日在牵牛初。今以甲子元历术算,即得斗末牛初矣。晋时有姜岌,又以月食验于日度,知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七度。宋文帝元嘉十年癸酉岁,何承天考验乾度,亦知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七度。虽言冬至後上三日,前後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但尧年汉日,所在既殊,唯晋及宋,所在未改,故知其度,理有变差。至今大隋甲辰之岁,改定历数象,以稽天道,知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三度。
第三,勘气影长验。《春秋纬命历序》云:「鲁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今以甲子元历术推算,得合不差。《宋书》元嘉十年,何承天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诏使付外考验,起元嘉十三年为始,毕元嘉二十年,八年之中,冬至之日恒与影长之日差校三日。今以甲子元历术推算,但是冬至之日恒与影长之日符合不差。详之如左:十三年丙子,天正十八日历注冬至,十五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十四年丁丑,天正二十九日历注冬至,二十六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十五年戊寅,天正十一日历注冬至,阴无影可验,今历八日冬至。十六年己卯,天正二十一日历注冬至,十八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十七年庚辰,天正二日历注冬至,十月二十九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十八年辛巳,天正十三日历注冬至,十一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十九年壬午,天正二十九日历注冬至,阴无影可验,今历二十二日冬至。二十年癸未,天正六日历注冬至,三日影长,即是今历冬至日。(同上)
◎张胄玄
胄玄,渤海人。开皇中,徵授云骑尉,直太史,参议律历事。擢拜员外散骑侍郎,兼太史令,改定新历。大业中,卒官。有《七曜历疏》五卷。
◇驳难刘焯《皇极历》
焯历有岁率、月率,而立定朔,月有三大、三小。案岁率、月率者,平朔之章岁、章月也。以平朔之率而求定朔,值三小者,犹似减三五为十四;值三大者,增三五为十六也。校其理实,并非十五之正。故张衡及何承天创有此意,为难者执数以校其率,率皆自败,故不克成。今焯为定朔,则须除其平率,然後为可。(《隋书·律历志下》)
◎颜敏楚
敏楚,开皇中,为内史通事舍人。
◇上言新历
汉时落下闳改《颛顼历》作《太初历》,云後当差一日。八百年当有圣者定之。计今相去七百一十年,术者举其成数,圣者之谓,其在今乎!(《隋书·张胄玄传》,又见《律历志中》,又《北史》八十九)
◎陆法言
法言名慈,以字行,魏郡临漳人。开皇中,为承奉郎。父爽,尝奏更皇太子诸子名字。及太子废,而爽先卒,文帝追案,坐除名。有《切韵》五卷。
◇切韵序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豪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县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宋本《广韵》)
◎苏夔
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魏度支尚书绰孙。历太子通事舍人,迁太子舍人,加武骑尉。仁寿末,拜晋王友。炀帝即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免。後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拜朝散大夫、鸿胪少卿,进通议大夫。
◇驳郑译新乐有七调
《韩诗外传》所载乐声感人,及《月令》所载五音所中,并皆有五,不言变宫、变徵。又《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奏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