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品第秘府法书名画兹复承命而撰是记
  泰和元年辛酉五十一岁
  元氏墓碑泰和元年复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至三十余首
  中州集稍迁修撰
  金史本传泰和元年复为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
  宋濂题王庭筠秋山应制诗稿诗序中所谓九日正泰和元年九日丙辰然道陵以是月七日甲寅发京师二十九日丙子至自秋山道途所历凡二十三日其幸香林平顶山温泉等什皆可以次而推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元年九月甲寅如秋山丙子至自秋山
  山西通志金石志主事麻秉彝碑泰和元年王庭筠撰今在虞乡县
  按秉彝为诗人麻革之祖父
  二年壬戌五十二岁
  元氏墓碑朞年罹此不幸春秋五十有二实二年十月之十日也官止承务郎绯衣银鱼
  中州集卒官年四十七
  金史本传明年卒年四十有七
  按中州集及墓碑同为元氏一人之作而于先生卒年彼此不同何也中州集撰成于宋理宗淳佑九年己酉张德辉后序所谓己酉秋始锓木以传是也先生墓碑则撰于理宗宝佑元年癸丑 【即元宪宗三年】 碑中所谓癸丑夏六月某客燕中是也中州集盖据所闻书之故谓年四十有七墓碑则据其子万庆面请书之故谓春秋五十有二一则有撰述先后之分一则有传闻面询之异自以得于其子及撰述在后者为得实此又不待言也中州集锓版在先元氏不及追改撰金史者未及考其撰述之先后遽从中州集而书之故以其卒年为四十有七不可从也或谓墓碑有弱冠擢大定十六年甲科之语若先生卒年为四十七则大定十六年年二十有一正与弱冠语合以此致疑则又不然墓碑称先生季女幼在室又谓万庆为言先公之殁四十余年矣考先生卒于泰和二年壬戌下距癸丑撰碑之岁适为五十二年其季女年将六十安得谓幼四十余年之语亦有未审盖先生于撰文时推算未密而为此约略之辞或据其家行状叙入未及改订弱冠二字亦同斯例惟其卒年所系棊大不容舛误此又可推而知之者也余于先生卒年从墓碑而不用中州集及金史者以此
  元氏墓碑泰和壬戌冬内翰王公卒于京帅 【帅:师】 道陵雅知公家无余财将无以为葬也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未几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无复斯人矣其家以遗文来上寻绎之久良用怆然而其诗有天材超迈无愧琬琰之句 【中州集及金史本传略同】
  按王去非博州重修庙学记王公由太子司经来倅是记作于大定二十一年则先生父遵古之官太子司经必在大定二十年前是时章宗之父显宗允恭尚未卒而遵古方为其东宫詹事院官属也金史章宗本纪大定十八年以司经徐孝美等侍读是时章宗以世宗之冡孙居于东宫司经为之授读必有遵古在内且章宗本纪又有遵古常侍讲读之语并因其年老而为之内调相视至厚尤为确证故曰王遵古朕之故人也
  中州集路铎王子端挽辞一首
  同上李纯甫哭黄华诗一首
  元氏墓碑冯内翰挽章云诗名摩诘画绝世人品右军书入神人以为实录云
  续夷坚志王勉道挽诗有幽花绝笔更伤神之句
  元氏墓碑夫人张氏亦太师女孙子男三人万安万孙万吉皆早卒女三人长曰从净幼为女官公殁后以能诗召见特加敬异次曰琳秀入侍掖庭季女幼在室公既无子以弟庭掞之次子万庆为之后以荫补官至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文章字画能世其家孙某曾孙某尚幼
  中州集子万庆字禧伯诗笔字画俱有父风仕为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犹子明伯幼岁学诗膂力绝人死于郑州年未四十也
  金史本传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左右司郎中自号澹游云
  按先生夫人及三子之卒及以万庆为嗣皆在何年为诸书所不详姑系于此以殿篇末
  世系 【附】
  熊岳王氏
  望出太原辽天庆中占藉 【藉:籍】 熊岳
  远祖烈 【即三十二代祖】 十九代祖文林 十二代祖乐德 九代祖继远
  七代祖咸饬 高祖 【五代】 叔宁 曾祖永寿 祖政
  伯父遵仁 兄  庭玉 明伯 显卿
  仲父遵义 次兄 庭坚
  父遵古
  母张氏 黄华山主庭筠妻张氏 万安
  万孙
  万吉
  从净 【女】
  琳秀 【女】
  季女
  弟  庭掞 万庆
  金毓黻曰往余辑黄华先生遗事误从金史以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之语置于章宗明昌元年不知此时先生山居已十年矣设使元年山居三年应召入京将何以雠于十年之语耶中州集载丙申春被责南归至中山诗先生于大定十六年丙申登第旋授官外任未闻是年春有被责之事迨经详考始知为承安元年丙辰之误被责之语指赵秉文相攀一事言也又如汾州府学有先生游黄华山诗石刻修志者因谓先生省亲至汾时所书不知王元仲官汾阳时先生年止二十三且在居山之前八年其身未历黄华何从而书此诗凡此皆非取先生毕生事迹分年胪举不易得其端绪此年谱之所由作也此谱之作颇病疏略穷搜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