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崭然,临大江者,即
铜官山,太白所谓。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是也。恨不一到。最后至凤凰山延禧观,
观废于兵烬者四十余年,近方兴葺。羽流五六人。观主陈廷瑞,婺州义乌县人,言此古青
华观也。有赵先生,荻港市中人,父卖茗,先生幼名王九,年十三,疾亟,父抱诣青华,愿
使入道。是夕,先生梦老人引之登高山,谓曰。我阴翁也。出柏枝啖之,及觉遂不火食。
后又梦前老人,教以天篆数百字,比觉,悉记不遗。太宗皇帝召见,度为道士,赐冠简,易
名自然,给装钱遣还,遂为观主。祥符间,再召至京师,赐紫衣,改青华额曰延禧。先生
恳求还山养母,得归,一日,无疾而逝。门人葬之山中,行半途,棺忽大重不可举。其母
曰。吾儿必有异。命发棺,果空无尸,惟剑履在耳。遂即其处葬之。今冢犹在,谓之剑
冢。自然,国史有传,大概与廷瑞言颇合,惟剑冢一事无之。荻港盖繁昌小墟市也。归舟
已夜矣。
二十二日,过大江,入丁家洲夹,复行大江。自离当涂,风日清美,波平如席,白云
青嶂,相远映带,终日如行图画,殊忘道途之劳也。过铜陵县不入。晚泊水洪口。江湖间
谓分流处为洪,王文公诗云。东江木落水分洪。是也。
二十三日,过阳山矶,始见九华山。九华本名九子,李太白为易名。太白与刘梦得皆
有诗,而刘至以为可兼太华女几之奇秀。南唐宋子嵩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
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惟王文公诗云。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最极形容之妙。
大抵此山之奇,在修纤耳。然无含蓄敦大气象,与庐阜。天台异矣。岸傍荻花如雪,旧见
天井长老彦威云,庐山老僧用此絮纸衣。威少时在惠日,亦为之,佛灯珣禅师见而大嗔云,
汝少年,辄求温暖如此,岂有心学道邪。退而问兄弟,则堂中百人,有荻花衣者才三四,皆
年七十余矣。威愧恐,亟除去。泊梅根港。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
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真壮观也。
二十四日,到池州,泊税务亭子。州唐置,南唐尝为康化军节度,今省。又尝割青阳
隶建康,今复故。惟所置铜陵。东流二县及改秋浦为贵池,今因之。盖南唐都金陵,故当
涂。芜湖。铜陵。繁昌。广德。青阳并江宁。上元。溧阳。溧水。句容凡十一县,皆隶畿

内,今建康为行都。而才有江宁等五邑。有司所当议也,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所赋尤多,
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青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曰。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鬓。长短尽成丝。
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杜牧之
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醨异味矣,初。王师平南唐。命曹
彬分兵自荆州顺流东下。以樊若冰为乡导。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
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
二十五日。见知州右朝议大夫直秘阁杨师中。通判右朝奉郎孙德刍,游光孝寺。寺有
西峰圣者所留铁笛,圣者生当吴武王杨行密时。阳狂不羁。好吹笛。能役鬼神蛟龙,尝寓
池州乾明寺。乾明即光孝也。及去。留笛付主事僧,笛似铜铁而非。色绿。而莹润如绿玉。
不知何物,僧惧为好事者所夺。郡官求观之。辄出一凡铁笛充数,予偶与监寺僧有旧。独
得一见,有石刻沈睿达所作西峰铭。文辞古雅可爱。恨非其自书也,僧言贵池去城八十里。
在秀山下。江之一支。别汇为池。四隅皆因山石为岸。产鲤鱼。金鳞朱尾。味极美。本以
此得贵池之目,秀山有梁昭明太子墓。拱木森然。今池州城西。有神甚灵者。曰九郎。或
云九郎即昭明,晚登弄水亭。杜牧之所赋诗也。亭殊不葺。然正对清溪齐山。景物绝佳,州
虽濒江。然据冈阜上。颇难得水,
二十六日。解舟。过长风沙罗刹石,李太白。江上赠窦长史。诗云。万里南迁夜郎国。
三年归及长风沙。梅圣俞。送方进士游庐山。云。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
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即此地也,又太白。长干行。云。早晚下三巴。预将
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到长风沙。盖自金陵至此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也,
地属舒州。旧最号湍险,仁庙时。发运使周湛役三十万夫。疏支流十里以避之。至今为行
舟之利,罗刹石。在大江中。正如京口鹘峰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丛筱乔木。亦有小神
祠幡竿。不知何神也,西望群山靡迤。岩嶂深秀。宛如吾庐南望镜中诸山。为之累欷,宿
怀家洑。怀姓也。吴有尚书郎怀叙。见顾雍传,
二十七日五鼓。大风自东北来。舟人不告。乘便风解船,过雁翅夹。有税场。居民二
百许家。岸下泊船甚众,遂经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