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夫荣亲莫大于功名,养志不专于甘旨。而况魏阙之下,父母之邦。退食问安,孰便于此?勉循其旧,以卒辅予。
【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省表具之。夫事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亟求自便,朕何赖焉。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刘挚辞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览表具之。道有行藏,时有用舍。岁不我与,难以智求。道之将行,岂容力避。大言大利,固当安而受之;小行小廉,非所望于卿者。成命不再,可无复辞。
【赐刘挚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省表具之。政如农耕,以既获为能事;言如药石,以愈疾为成功。若耕不获,疾不愈,朕何望焉。所以用卿者,非以富贵卿也。勉卒成业,何以辞为。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出入四世,师表万民。无羡于功名,而有厌于富贵。其所以忘身徇国,舍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渊。光景不陈,而草木自遂。去就之际,损益非轻。昔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鲁穆公无人子思之侧,而长者去之。卿自为谋则善矣,独不为朝廷惜乎?药饵有间,时游庙堂。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朕修身以承六圣,虚己以听四辅。而法度未定,阴阳未和,民未乐生,吏未称职。中夜以思,方食而叹。虽不敢以事诿元老,实望其以身率百官。卿犹未即于安,孰敢不尽其力。此圣母冲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识之所望也。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际,不能用裴度于未病。治乱之效,于斯可见。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才全而德备,积厚而施博。明亮笃诚,坐屈群策。既以天下公议而用于此矣,岂以卿之私意而听其去哉。水旱之灾,不德所召。卿当助我,求所以消复之道,不当求去我也。《诗》不云乎:“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勉思厥职,以答民望。
【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用贤之功,必要之久远。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朕之用卿,期于百姓之既富;卿之自信,亦岂一日而成功。常之灾,天以警朕。夙夜祗惧,与卿同之。朕若归过于股肱,何以答天戒;卿若释政而安逸,何以塞民言。各思其忧,少安厥位。
【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卿以方闻之举,擢自厚陵。禁林之选,用于神考。逮受顾命,弼予冲人。义既同于戚休,身岂轻于出处。遽欲引去,闻之恻然。姑安厥常,以助予治。
【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祥除之初,念我圣祖。所与共政,不忘旧人。而卿博学多闻,通练古今。小心畏慎,不见过失。力求引去,为之惘然。勉留辅予,益祗厥服。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朕即位二年,水旱继作。致灾之故,实惟冲人。既延及于无辜,复贻忧于文母。是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实欲深念厥咎,岂徒见之空言。而雨不崇朝,农犹告病。欲徇来请,惕然未宁。其一乃心,勉正厥事。毋重朕之不德,以答天之深戒。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太皇太后复常膳不许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旱之罚,自冬及夏。天之降灾,如此其久。则夫致灾之道,岂一日而然哉。虽力行罪己之文,尚恐非应天之实。而卿等以肤寸之泽,遽欲即安,览之惕然,未敢自赦。其交修不逮,务尽厥诚。期兹岁于有秋,虽复常其未晚。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五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允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朕以寡昧,膺受多福。常欲损上益下,畏天之威。矧兹旱灾,咎在不德。而卿等以雨泽既至,封章屡上,勉从其意,甚愧于中。夫天之有风雨雷霆,犹朕之有号令赏罚。朕不修明其事,何以责应于天。永思其终,无忘纳诲。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五表请太皇太后复常膳许批答(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德积无素。民罹其灾。精诚莫通,祷不时应。虽蒙膏泽之报,仅救焦枯之余,勉徇来章,犹虞后患。其谨视盗贼,勤恤流亡。益务交修,以裨不逮。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举乐不许批答(元二年六月一日)】
先王之礼乐,因情而立文。君子之哀乐,自中而形外。夫有莫大之戚,则有无穷之悲。先皇帝天覆四方,子养万物。至今穷发之表,尚余流涕之民。而况宫庭之间,母子之爱,粗毕三年之制,遂讲八音之和。所未忍闻,非不欲作。卿等谨于率礼,笃于爱君,徒欲及举旧章,顾未深明吾意。三复太息,难于黾从。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