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人一生。惟有己知己。凡心善心恶。自先知之。知己即知人。将心比心而推之。就知人也。患不知人。由不知己也。故孔子又云。不可以不知人。

(官话解)患者、忧虑也。我有道学德业。人不己知。於我无损。故不以此为患。若不知人。由己不能穷理。则交友用人。不知贤否。小则害身。大则害国。所患孰有甚於此。故曰患不知人也。

(文话解)圣人知君子。君子知小人。小人不知君子。君子亦难知圣人。纵有所知。知其粗浅已耳。精微之奥。谁其知之。故人不己知。何患之有。己不知人。将人之是非邪正。不知所辨。是克己之功未至。斯知人之哲难几。故曰患不知人也。学者致力於先天之道焉可。(问谈录)

问、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中。故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以之治心则心治。以之修身而身修。以之齐家而家齐。以之治国而国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平。故中一以贯万。一得而万事备矣。故曰、中生中了。中有中无。

答、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莫显乎微。道心虽微。莫显乎微。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也。

问、中为和之本。和为中之达。达者、达於天下也。达於天下。即和於天下。天下之人安能和哉。

答、知本则和。兄弟之所以和。以同亲也。相斗相 。昧於本也。士之睦族。以同宗也。君子之治国平天下。以皆天之子民也。佛氏之物我平等。普渡众生者。以一本而来也。道氏之天人合一者。以一元之所化也。故知本则和。小知则小和。大则知大和。和则亲。亲则仁。仁则体。体则爱。爱则平。平则无分。无分则浑。浑则中。中则无不备。备则无不有。有则无不生。生则无不化。化则无不无。无者、无也。无则不无。不无其无。其无无无。无无之无。中乃无无。故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大本者。天下之大有也。天下之大有。天下之大无也。天下之大无。天下之大中也。天下之大中。天下之大本也。子不见人乎。人者、天地之全也。天地者、中之完也。天地不能一人。中岂一天地而已哉。故曰大道者。中之华。天地者、中之果。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世界。中若菩提树。菩提岂树哉。此由中之用也。中之大用。大德受之。中之大体。上帝全之。故曰天元正午。大道弘开。惟皇上帝。降衷下民。问、学而时习之。学何以要时习。日毋忘其所知。月毋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何必时习。答、学而之学。非记问之学。非技艺之学。乃大学之学。内而慎独。外而慎行。内外合一之学。时习者。即行住坐卧。不离大学。可以视则视。非礼勿视也。可以听则听。非礼勿听也。可以言则言。非礼勿言也。可以动则动。非礼勿动也。头有头象。头容直。足有足象。足容方。食则不语。寝则不言。故学而曰时习。时习者。恐行大学之学。不能合大学之道。处处留心。凡有所为。必慎思明辨。然后笃行。万事无错。俱在道中。如此者。不亦说乎。苟能时习。虽不中。不违矣。即君子允执厥中之功。人能实行学而时习之一句。虽曰非贤。亦近之矣。

问、命何以立耶。立命有何好处。

答、立命者。立本也。命立而后可受天之命。必穷其理。乃能勇於为善。必尽其性。而后命乃能作主。自能作主。是克己也。克己者礼自复。礼复而衷降焉。故君子命立而道行。

问、何谓天命耶。

答、天命者性也。命立者。有命也。有命而后可以言性。故性与天道。本系一体。非立命之君子。不可得而闻也。

问、有谓中和学堂。君子立命之学。此言何谓也。

答、中和学堂。立天地之命。非命立之君子。何能语於此哉。

问、自能作主者。自不认其贼为子也。自能挽己之数。然后能受天之命。代表上帝。以挽天地之气数耶。

答、其言可谓智矣。必如此而后可云立德立功立言也。

问、君子敦厚以崇礼。所谓后进於礼乐之君子耶。

答、礼乐出自君子。故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也。

问、人事何以胜天耶。

答、天随人愿也。天命靡常。道善则得之。无事无物不有天命。君子顺天命而行。故无所处而不当。无入而不自得焉。故君子无时不胜天也。

问、当今之世。非万教归儒。不能太平天下。欲万教归儒。须先三教合源於一己。欲三教合源於一己。在实行大学之道。欲行大学之道。须知大道之学。欲闻大道之学。当求中和之师。太上曰。人身难得。以其能志於大学之道也。中土难生。以道源俱归於此。大道难闻。中和之师不易得也。

答、师道之不立也久也矣。师道立则天下平。

问、中和之道。何以位天地而育万物。

答、中者、天地之道也。和者、人物之道也。天下有中和之道。天安地泰。民丰物阜。人行中和大道。道由己出。位天地以安人。育万物以成人。君子之分也。

问、失之毫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