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得宜,始能恢复东京。曰填委,见当兼倚李、郭。曰长策,惟恐国忠失计也。)

①孔稚珪歌:“人只分,哀乐半。”
②《国策》:张仪说秦,以逆攻顺者亡。《后汉书》:窦融上书,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
③《左传》:王孙满曰:“德之休明。”《孟子》:南面而征北狄怨。
④李陵书:“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刘桢诗:“职事相填委。”
⑤《后汉光武赞》:“明明庙谋,纠纠雄断。”《过秦论》: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注》:长策,以乘马为喻也。策,所以挝马。郭钦《徙戎疏》:“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⑥《书序》:“淮夷、徐戎并兴,东郊不开。”
⑦《战国策》:“带甲百万。”

欲告清宴罢①,难拒幽明迫②。三叹酒食傍③,何由似平昔?

(末结少府席上,有仓卒彷徨之意。瞑色向幽,故清宴告罢。不曰昼夜而曰幽明,亦愁惨中语。宴终三叹,饮不尽兴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间八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

①陈子昂诗:“清宴奉良筹。”
②鲍照诗;“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
③《左传》:魏子曰:“惟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卢元昌曰:高斋旅食时,哥舒正守潼关,李、郭皆请固关而守,国忠恐翰图己,促之出战。将相不和,潼关危矣。诗云:“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谓守关犹足恃也。“猛将纷填委,庙谋畜长策。”谓当将相协和也。“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未释。”谓宜枕戈衽甲,勿懈于防也。终曰:“三叹酒食傍,何由似平昔?”知閫任不专,庙谋失策,潼关必溃也。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黄鹤注】公天宝十五载夏,自奉先之同州白水,赋《高斋》诗,已是五月。又自白水之鄜州,道出华原,乃赴灵武所经也。同州在华原东百八十里,华原北至坊州百八十里,坊北至鄜百四十五里。岂非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又自华原北至坊,复自坊北至鄜乎?是年史不书大水,而诗言水患为甚,可以补史之阙。《旧唐书》:三川县,属鄜州,以华池水、黑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得名也。《元和郡县志》:三川县,本汉狄道县地,开皇三年,属鄜州。

我经华原来①,不复见平陆②。北上惟土山③。连天走穷谷④。火云出无时⑤,飞电常在目⑥。

(首叙山行景事,此水涨之由。连天,连日也。)

①《长安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地,隋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②卢湛诗:“平陆涨长流。”
③《元和郡县志》:“土门山,在华原县东南四里。
④钟繇表:“深山穷谷。”
⑤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
⑥何逊诗:“密云穷浦暗,飞电远洲明。”宋之问诗:“故园长在目。”

自多穷岫雨①,行潦相豗蹙②。蓊■川气黄③,群流会空曲④。清晨望高浪⑤,忽谓阴崖踣⑥。恐泥窜蛟龙⑦,登危聚麋鹿⑧。枯查卷拔树⑨,礧磈共充塞⑩。声吹鬼神下(11),势阅人代速(12)。不有万穴归(13),何以尊四渎(14)。

(此记山水之涨。水流山内,故川气带黄。浪浸山根,故阴崖如踣。蛟龙恐泥、麋鹿登高,畏水故也。枯槎浮水,与拔树俱卷。礧磈沙石,忽填塞水口,极言其簸荡也。水声冲激,如泣鬼神,水势变迁,忽移人世,惟有奔归四渎,可以一泄下流耳。二句起下。)

①《魏都赋》:“穷岫泄云。”鲍照诗:“穷岫閟长灵。”
②《左传》:“潢污行潦之水。”豗,水相击。蹙,水相迫。
③蓊■,水气蓊郁而■匝也,《海赋》:“磊匒■而相豗。”注云:“匒■,重叠也。”潘岳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④《抱朴子》:“南溟浩瀁,实须群流之赴。”《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
⑤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⑥《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
⑦【朱注】《广韵》:泥,滞也,陷也。《论语》:“致远恐泥。”此借用其字。
⑧《江赋》:“狐玃登危而雍容。”
⑨梦弼曰:查与槎同,水中浮木。庾信诗:“卧树拥槎来。”魏文帝《怨歌行》:“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⑩何逊诗:“磈礧冲波白。”礧磈,沙石也。《汉书刘宠传》:“充塞道路。”
(11)《庄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燀赫千里。”
(12)梁武帝诏:“人代徂迁。”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为世。”
(13)《海赋》:“江河既道,万穴俱流。”
(14)《封禅书》: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及观泉源涨①,反惧江海覆②。漂沙圻岸去③,漱壑松柏秃④。乘陵破山门⑤,回斡裂地轴⑥。交洛赴洪河⑦,及关岂信宿⑧。应沉数州没⑨,如听万室哭⑩。秽浊殊未清(11),风涛怒犹蓄(12)。何时通舟车(13)?阴气不黪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