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谋略、思想。

  ④“白练”,绘画用的白绢。“朱玺”,《明画录》卷一:宣宗之画,“上御书年月及赐臣下衔名,‘广运之宝’或‘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图章。”《图绘宝鉴》卷六:“宣庙御笔,有山水,有人物,有花果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宝用不一,有‘广运之宝’、‘武英殿宝’等宝,

  ‘雍熙世人’等图书。”今传《草虫图》、《戏猿图》印玺皆用“广运之宝”。按“生风”、“寒”,乃作者主观感受。

  ⑤“至今想见山河纤”以上十句,是作者对明宣宗所画《三老图》之描绘。描绘有详有略:略去人物,详写“山河描述中有想像:“峰石涧松势相扶”是客观具体描绘,“其下水流若有声”、“白练生风朱玺寒”、“采凤瞥空苍龙呼”则是具体描述中有想像;描绘紧扣“想见”二字。

  “岂期鼎湖二百年”,“鼎湖”,传说昔日黄帝升仙处,后以喻帝王之死,此指明宣宗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

  ‘乌号’。按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年)正月“甲戌,大渐(病危)……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作者顺治九年(公元年)南访,其间相距二百十七年。这里言其成数。

  “此画犹有人宝惜”以下二句,感慨至深。贾开宗等评曰:“叹惋欲绝!”紧承以上二句,言这幅《三老图》虽然仍为人所“宝惜”,但是人们今天所“宝惜”的已经不是画中所画的“故国”、“山河”,而是画中所画的

  “云烟”与画图所表现的技法罢了。

  “濠上寝宫生秋草”,写朱明凤阳皇陵之残破荒芜。“濠上”,濠水之上。濠水在安徽凤阳东北,明太祖朱元璋初起事于此,这里代指凤阳。《清一统志凤阳府》二《陵墓》:“明祖陵在凤阳县西南十二里太平乡。”

  “天寿近闻有赐田”,“天寿”,《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山川》:“天寿山在昌平州北十八里,本名黄土山,即军都诸山之冈阜。”谈迁《国榷》卷十四成祖永乐七年:“(五月)己卯,定山陵于昌平之黄土山,形家廖均卿所择。上临视,封曰天寿山。”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等十三位皇帝之陵墓,皆建于此,后称“十三陵”。详前卷一《天寿山陵》诗笺注①。“赐田”,清统治者入关之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乃于顺治元年、四年多次下令圈地,除赐给满洲贵族作庄田外,还分给八旗旗丁。中间虽时断时继,但直至康熙初年,仍在圈占。《清史稿》卷百二十《食货志》一《田制》:“顺治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圈地议自此始。……四年,圈顺、直各州县地百万九千余垧,给满洲为庄屯。”天寿山十三陵周围的土地正属所谓“近京荒地”之列,故被圈占封赐。参见王庆云《熙朝纪政》卷四《纪圈地》。

  “陈生”,指陈维崧。维崧字其年,陈贞慧定生子。详前《壮悔堂文集》卷二《陈其年诗序》、《四忆堂诗集》卷二《送陈生归义兴》诗笺注。

  “周少府”,未详。

  “奎章”,皇帝所为之文翰,此指《三老图》。

  “甲申长安勋贵人”,“甲申”,明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长安”,代指明都北京。农民军人京后,明朝勋贵逃者逃,降者降,已将其祖宗基业置之度外。“列宗”、“二祖”,指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仁宗至思宗诸帝王。

  老梅行赠韩翁

  蓉江雪苑三千里,皆闻此梅老无比。裹粮策杖愿来观,春花已雕秋早寒。主人谓客莫惆怅,喜君神气颇闲放。解看老梅何须花,须花不得梅槎枒。我种此梅忘其岁,怪石拱立如参帝。龙栖枝时一吟,娇鸟善啼无敢侵。护香犹是前朝窟,照影不关今夜月。十年曾起翻江风,百草零落江之东。惟有老梅干如铁,强项负气睨长虹。未几沾洒作微雨,润彻柔条与低丛。霜绣黛围亦不知,只是寻常付化工。风威雨泽两无用,艰难乃复保吾终。幸君说向看梅者,看梅须看根不同。看梅须看根不同,纷纷尽道青阳功。至今芳树金缕子,凄凉愧杀罗浮翁。

  笺注:

  ①韩翁”,本书卷五有《澄江过韩氏园亭》诗,“澄江”即江苏江阴;此“韩翁”即江阴之韩氏腾芳。本诗所歌之“老梅”即“韩氏园亭”中之老梅。写作时间亦同。韩腾芳崇祯时官同知,明亡隐居不仕年七十余,故云“韩翁其韩园中之老梅,尤古者乃宋时所植,约千余株。腾芳性爱梅,人称“梅仙”。详本书卷五《澄江过韩氏园亭》诗笺注。

  ②“蓉江雪苑三千里”以下二句,“蓉江”,指江苏无锡与江阴之间的蓉湖,一称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