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祖又曰。昔可太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今见第四十折。
  四祖道信大师者。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旣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三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唐武德甲申岁。却返蕲春。住破头山。今见第四十一折。
  四祖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徒委之。今见第四十八折、第五十折。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倘若再来。吾尙可迟。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至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泝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祖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今见第四十一折、第四十三折。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曰。着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今见第五十三折。
  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遂吿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巳任。汝等各自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神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尙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尙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未信邪。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吿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于碓以杖三击之。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吿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敎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眞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逹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未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旣无种。无性亦无生。卢行者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旣受。衣付何人。祖曰。昔逹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何所。祖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众莫知。今见第五十五折。
  六祖慧能大师者。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窘。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至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客曰。此何法也。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祖遽吿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今见第四十七折、四十九折、第五十一折、五十二折。
  忍大师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今见第五十八折。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湼盘经。祖寓止廊庑间。暮夜风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辄预高论否。 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窃聆此语。竦然异之。明日邀祖入室。征风幡之义。祖具以理吿。印宗不觉起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祖更无所隐。 叙得法因由。于是印宗执弟子礼。请受禅要。乃吿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乃指座下卢居士曰。即此是也。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礼。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今见第六十折。
  后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