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调。四十八宫调者,以律为经,以声为纬,七声之中,去征声及变宫、变征,仅省为四;以声之四,乘律之十二,于是每律得五调,而合之为四十八调。四十八调者,凡以宫声乘律,皆呼曰宫,以商、角、羽三声乘律,皆呼曰调。今列其目:

黄锺

宫、俗呼正宫。

商、俗呼大石调。

角、俗呼大石角调。

羽、俗呼般涉调。

大吕

宫、俗呼高宫。

商、俗呼高大石调。

角、俗呼高大石角。

羽、俗呼高般涉。

太簇

宫、俗呼中管高宫。

商、俗呼中管高大石。

角、俗呼中管高大石角。

羽、俗呼中管高般涉。

夹锺

宫、俗呼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姑洗

宫、俗呼中管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中管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仲吕

宫、俗呼道宫调。

商、俗呼小石调。

角、俗呼小石角调。

羽、俗呼正平调。

蕤宾

宫、俗呼中管道宫调。

商、俗呼中管小石调。

角、俗呼中管小石角调。

羽、俗呼中管正平调。

林锺

宫、俗呼南吕宫。

商、俗呼歇指调。

角、俗呼歇指角调。

羽、俗呼高平调。

夷则

宫、俗呼仙吕宫。

商、俗呼商调。

角、俗呼商角调。

羽、俗呼仙吕调。

南吕

宫、俗呼中管仙吕宫。

商、俗呼中管商调。

角、俗呼中管商角调。

羽、俗呼中管仙吕调。

无射

宫、俗呼黄锺宫。

商、俗呼越调。

角、俗呼越角调。

羽、俗呼羽调。

应锺

宫、俗呼中管黄锺宫。

商、俗呼中管越调。

角、俗呼中管越角调。

羽、俗呼中管羽调。

此所谓四十八调也。自宋以来,四十八调者不能具存,而仅存《中原音韵》所载六宫十一调,其所属曲声调,各自不同。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悲伤。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锺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以上皆属宫)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拗”旧作“拘”,误)

般涉调、拾掇坑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以上皆属调)

此总之所谓十七宫调也。自元以来,北又亡其四,(道宫、歇指调、角调、宫调)而南又亡其五。(商角调、并前北之四)自十七宫调而外,又变为十三调。十三调者,盖尽去宫声不用,其中所列仙吕、黄锺、正宫、中吕、南吕、道宫,但可呼之为调,而不可呼之为宫。(如曰仙吕调、正宫调之类)然惟南曲有之,变之最晚,调有出入,词则略同,而不妨与十七宫调并用者也。其宫调之中,有从古所不能解者:宫声于黄锺起宫,不曰黄锺宫,而曰正宫;于林锺起宫,不曰林锺宫,而曰南吕宫;于无射起宫,不曰无射宫,而曰黄锺宫;其余诸宫,又各立名色。盖今正宫,实黄锺也,而黄锺实无射也。沈括亦以为今乐声音出入,不全应古法,但略可配合,虽国工亦莫知其所因者,此也。又古调声之法,黄锺之管最长,长则极浊;无射之管最短,(应锺又短于无射,以无调,故不论)短则极清。又五音宫、商宜浊,征、羽用清。今正宫曰惆怅雄壮,近浊;越调曰陶写冷笑,近清,似矣。独无射之黄锺,是清律也,而曰富贵缠绵,又近浊声,殊不可解。问各曲之分属各宫调也,亦有说乎?曰:此其法本之古歌诗者,而今不得悖也。盖古谱曲之法,一均七声。(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其五正声,(除去变宫、变征而言也)皆可谓调,如叶之乐章,则止以起调一声为首、尾。其七声(兼变宫、变征而言)则考其篇中上下之和,而以七律参错用之,初无定位,非曰某句必用某律,某字必用某声,但所用止于本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