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惟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片戋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於歌咏形於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羣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蚩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原选者评。我昔元和侍宪皇。至。唳鹤曲终长引声。叙。霓裳羽衣。之节奏声容也。当时乍见惊心目。至。闻道如今各星散。叙自己之仕途迁移而选伎以教。霓裳。也。今年五月至苏州。至。似著丹青图写出。叙微之之寄。霓裳羽衣谱。也。我爱霓裳君合知。至末。以和诗意作结。而言此舞之不可失其传也。曰。就中最爱霓裳舞。教得霓裳一曲成。无人知有霓裳舞。恰与昭阳舞者同。但恐人间废此舞。叙次分明。层层照应。可当一篇。
霓裳羽衣记。
情致缠绵往复。极一唱三叹之妙。
。梦溪笔谈。曰。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於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其说出郑嵎津。阳门诗注。与公自注不同。又蒲州逍遥楼嵎上有唐人横书。
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韵语阳秋。曰。霓裳羽衣舞。始于开元。盛于天宝。今寂不传矣。赖有白诗可见一二尔。
。虹裳。二句言所饰之服也。散序。二句及。繁音。二句言所奏之曲也。而。唐会要。谓破阵乐。赤白桃李花望瀛。霓裳羽衣。总名法曲。今世所传望瀛亦十二遍散序无拍。曲终亦长引声。
若乐奏望瀛亦可仿佛其遗意云。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翦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稜节。
急声员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尔见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若教白头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原选者评。全是摹老杜。观舞剑器行。而变化。出之笔力峭劲。词意奇警。在集又高一格。
汪立名曰。按。李德裕有。霜夜对月听小童阳陶吹觱栗歌。罗隐诗。平泉上相东征日。
曾为阳陶吹觱栗。吴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后逸。太守谓公。会稽侯谓元也。然元相集中已失此篇。
。桂苑丛谈。曰。咸通中。姑臧公自梁移镇淮海郡。寡胜游之地。且风亭月观既已荒凉。于戏马台连玉钩道。开皍池沼。建亭台。既毕。号曰。赏心。有浙右小校薛阳陶监押度支运米入城。公喜其姓名。试询之。果是旧人。及问往日芦管之事。有朱崖。陆畅。元。白所撰歌篇一轴。公益喜之。以芦管奏于兹亭。其管绝微。每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声声如天际自然来云。
双石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窪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原选者评。触手明通。游戏自在。此种诗境。开自居易。而苏轼效之。轼集中。杨康功石。
一首本此。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