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铁锥书,一破苍苔古。
白龙井
(五泄有二龙井,黑龙井即第五泄下石潭,白龙井在寺南五六里许。穿谷中而入,变换,不可名状。稍进云已是寺前案山背,似非人世之行,客相顾恍然而已。时日渐曛,幽悄可畏,不至龙井而还。)
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半壁仙屋深,回峰洞门碍。
奇峦互倾仄,飞溜各形态。
厓松老将化,石笋看来大。
磐谷戴土耕,寒苗接流溉。
蹊幽生晚畏,径转添新爱。
已谓人境穷,蓦与村翁会。
息肩支短策,洗足坐鸣濑。
但见玄发垂,安能辨年辈。
因知云雾间,神仙宛焉在。
第一泄
宋景濂记云:“诸泄惟第四级不可至,或以絺围腰,系巨筏俯而瞰其取道,盖从巅上下耳。”僧言山下有细路,缘厓可上,则四泄皆可至也。时方雨,险滑不可置足,褰裳从之。从者多谏,罢归寺。诘朝,步上响铁岭,从山腰得斜径,攀挽而行,临其巅望之,四瀑皆宛宛可见。夫匡庐、雁荡一级水耳,犹得名,况五泄耶!
山雨无崇朝,青苔助岩险。
四泄安可求,山僧只指点。
兴来身命微,危磴几欲犯。
童仆进苦规,同游亦讥贬。
虑深胆易慑,计阻心竟歉。
胜事忽若吞,清眠梦如魇。
辰餐动归策,临瞰势已俨。
萝葛疲攀缘,荆榛费诛斩。
跖石愁足跌,蹲泥任衣染。
下望五白龙,遥遥竞腾闪。
紫阆
(泄之水百仞五之,意是天上落也。从响铁岭而登至绝顶,谓便当下,乃忽见平畴长林,桑竹蓊翳,沟塍组织,水皆安流。审之,即堕而为泄者,地名紫阆,民居颇稠,或至巨富。四望缅然平远,亦更有群峰环之。上山即富阳县界。予与客皆言,两县地势高下遽如此,复不谓是山顶。行十里,忽复下走,如一二里,始至地。由此言之,安知今所谓大地者,非处于孤峰绝顶乎?)
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
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
即此料泉源,应从白云坠。
攀藤渐跻陟,屡息始能诣。
谁谓孤峭中,忽有桃源事。
鸡犬散村落,竹木成位置。
连畴溪女桑,卓午樵人市。
向来五瀑布,平流若沟隧。
十里方下山,人家在天际。
玉京洞
(从五泄至洞岩寺,凡三十里。洞在寺右,始入如永巷,巷穷乃开阔如七间大厅堂。遇阔处即名一洞,如是者不测为几也。未入时,寺僧携席以从,云穴隘者至不得手行,须首引其尻,如蛇蚓状,以为藉耳。洞中然数十炬犹暗,炬火小如枣核,不见光焰。隘处又苦烟塞,触眼鼻皆酸。既至穴口,数刺头试之,畏烟,竟不果,惟寺僧与王生及僮辈二三人更进数洞,出为言所以闻。昔有行脚僧,曾担糠深入者,见大溪石桥而返,顶上闻橹声,当是钱塘江也。)
灵洞积阴晦,火烈不得扬。
一炬才照身,有似秋萤光。
神幽意多危,群客悄不狂。
相牵隧道穷,砑尔开堂皇。
石髓结还滴,蝙蝠鸣且翔。
布席通穴口,投身引其吭。
要当蛇蚓行,恐逼蛟龙藏。
勇夫三四人,老僧启前行。
还言所历殊,一一仙人房。
其下流清泉,其上安桥梁。
蹊岭突高下,尻背时低昂。
火烛黯欲尽,窔奥安可量。
尝闻长老说,有衲来何方。
折松为明灯,腰包裹糇粮。
持咒禁妖怪,表涂留秕糠。
猛志忽地险,深探遍灵乡。
顶上摇橹声,依稀是钱塘。
与君凡境居,安知仙路长。
【览镜七首】
三十七年聊把玩,峻坡驰马只轮飞。
陶潜官罢知今是,梵志人归叹昔非。
白骨观成看世妄,青山招隐与心违。
桃花一雨平湖满,且乞长竿守钓矶。
说法从人诮马留,似猴良亦胜真猴。
牵丝刻木浑儿戏,断水残山足梦游。
溪潦旋添菱女枻,霜痕欲上橘奴洲。
此中纶笠真吾事,为写渔装著钓舟。
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
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
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
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
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
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
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
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
莫怪年时爱道装,姓名久已隶空王。
六时自礼莲花漏,每日亲拈印字香。
诗景天和邀客和,衡门草长与人长。
夜灯点罢仍朝梵,静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