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7-诗藏 -03-诗集

10-全宋诗-第1618页

r> 滕侯遭遇夫岂偶,飘然掉臂奋空手。
金匮石室紬瑶编,大书特书笔如椽。
成就尧典禹贡篇,不数班固司马迁。
方回 送天目吴君实馆越
天目山人客鉴湖,请言近世两鸿儒。
洪平斋集亲抄否,陆放翁诗背诵无。
绿芡紫莼乘月采,黄精白术入云锄。
土毛未负将军腹,万卷撑肠定不枯。
方回 送天目吴君实馆越
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方回 送天台杨仲儒秀才如此
送君诗者悉豪雄,男子身穷道不穷。
为问何凭游海内,唯应所恃在胸中。
渡过淮水即河水,路背南风多北风。
谁料褐衣抱珠璧,九霄夜月贯长虹。
方回 送汪复心饶州教
派出鱼龙氏,声摇虎豹关。
两司千里泮,一退四年閒。
学孔谁如孔,晞颜我亦颜。
不应但携酒,日日看芝山。
方回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
四海无家只一身,桐江西上访仙真。
七年太守吾聊尔,况汝穷山管道人。
方回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
书符咒水空多事,辟谷熬铅苦用心。
閒读异书痛饮酒,佳时亦复一弹琴。
方回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
我致仕年死期近,汝出家时生理难。
沧海桑田何可料,一杯别酒莫留残。
方回 送汪以南教授
郡文学掾未宜卑,四七元勋所愿为。
归兴忽如忆鲈脍,閒心肯复恋皋比。
郑虔粱肉非无分,薛令桑榆竟自奇。
想见田园有余乐,时能寄我和陶诗。
方回 送汪以南教授
未至无毡坐客寒,兴阑自欲早休官。
新下泽车款段马,旧逢掖衣章甫冠。
冷看群飞终可愕,真能勇退岂为难。
人生底是閒居好,心稳神清梦亦安。
方回 送汪以南教授
独冷儒官亦独清,前贤补处讵云轻。
后山三任入东观,修水七年留北京。
底用过多求美宦,自应垂后何香名。
赠言我竟无堪说,笑指篱边秋菊英。
方回 送王宣慰中斋上温州
两朝参预庆源长,愧我蒹葭玉树傍。
先世幸联龙虎榜,难兄复接鹭鵷行。
江东连帅迎前纛,浙左侯藩饯去艎。
每愧淡交无以报,愿闻所至有甘棠。
方回 送王宣慰中斋上温州
梦草堂边下榻时,隙驹四十五年驰。
东嘉太守真知己,西里先生共赋诗。
前辈风流元不远,故家文献未全衰。
留耕相种书元帅,好与儒坛建鼓旗。
方回 送温州学正陈希静
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
虽为绛帐亚,似可绵衣看。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方回 送吴僧庆閒上人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方回 送西湖书院赵山长
东南大郡莫如杭,其西有湖夸钱唐。
两贤刺史一隐士,春秋祠祀专焌尝。
芙蓉杨柳鸥鹭傍,四时不绝炷瓣香。
后来好事者不作,屋摧阶圮莓苔荒。
钱唐城中十万户,自古无人兴书堂。
一朝书堂突兀起,鸱吻大殿环修廊。
其上高阁觚棱骧,其下丰碑镌琳琅。
香山东坡和靖叟,三像野服无金章。
寓意贵德不贵爵,高风大节遥相望。
诸生大带冠昂昂,遴选师儒恢典常,
文星烨煜教雨滂。谁其为此参预老,
百世不朽徐子方。赵君牵联同不朽,
首助膏腴五百亩。
方回 送溪堂方先生五世孙观归马金
河南迁汉歙东乡,迁歙西乡自有唐。
溪老堂堂首科级,茅田亹亹冠文场。
考亭郢鄂桑梓友,孝庙乾淳鸳鹭行。
五世贤孙吾获识,根源同是洛阳方。
方回 送歙尉牛宝臣
身骑瘦马着练衣,能俭夜云俸入微。
延礼老儒令子拜,束钤蛮卒到村稀。
向来髯漆今成雪,此去袍青合换绯。
为报乡邻索南物,锦囊惟有好诗归。
方回 送徐君奇入燕
貌寝如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