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


  朕惟理之在人一也斯民由之而不知贤哲明之而未尽惟圣人气质清明义理昭著本其躬行心得之余以任君师之责言行政事皆可师法载诸方册允为猷训此尧舜禹汤文武精一执中之传立中建极之论万世宗之而莫能外也钦惟
  皇考宪宗纯皇帝聪明拔萃
  圣德天成爰自青宫讲学于凡所性仁义礼智与夫格致诚正脩齐治平之要无不深求蕴奥而体验于身心日用之间一旦继绍大统
  君临天下扩而充之凡其诚敬孝养之见于事
  天事
  亲惠爱宽恤之著于睦族抚下肃然而饬纪纲正法度谨内外豁焉而宰万几辨邪正纳众善用以灵承于
  天洪舒于民者莫非一心至理之所发于此见我
  皇考协于克一之功足以远探二帝三王之秘近增
  祖宗列圣之光而子孙万世之法程端有在矣是以一十四年之间
  功德治化巍然焕然予未小子恭承
  大训嗣守丕基痛念
  皇考贻谋宏远必有纪述已命儒臣纂成实录三百九十有三卷又采甚尤著者辑为
  宝训十卷凡为目六十三为条三百九十三仰而观之如星丽天而云汉昭回光采溢目凡我子孙臣庶当加慎守之功各致遵行之力于以保治于攸久而跻世于隆平庶于
  皇考之训无愧也其敬之哉勖之哉故序
  弘治四年八月初三日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一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
  圣学
  ○天顺八年六月丁酉
  上将开经筵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会举讲读官以闻且赐敕谕勉励之曰朕恭膺
  天命继承
  祖宗鸿业君临亿兆负荷良艰永惟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资学问而能致天下于太平者朕鉴于兹将以八月初二日御经筵命尔太保会昌矦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知经筵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时同知经筵事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詹事府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司马恂大理寺左少卿孔公恂翰林院学士杜潜万安侍讲学士李泰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孙贤刘珝牛纶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王<亻与>徐溥兼经筵官贤文时安泰贤珝纶日侍讲读翰林等衙门儒臣分直侍讲夫帝王之道具载经书苟非讲明何以措诸行事况朕临御之初先务莫急于此卿等宜端心竭诚相与讲论务臻其极毋隐而弗彰毋曲以狥好庶几会而通之理足以溉朕心举而措之泽足以被天下如此朕斯无□
  上天之命
  祖宗之托而卿等亦无负于朕之所望矣钦哉
  ○成化九年二月丁丑
  上命儒臣考订宋儒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尽去其后儒所注考异考证诸书而以王逢集览尹起莘发明附其后既成
  上命刻梓以传亲制序于卷首曰朕惟朱子通鉴纲目实备春秋经传之体明天理正人伦褒善贬恶词严而义精其有功于天下后世大矣顾传刻岁久间有缺讹甚至书法与所著凡例提要或有不同是以后人疑焉有考证之作两存其说终莫能定朕尝深求其故矣盖凡例提要乃朱子亲笔以授门人使据之以成书及书既成再加笔削则随事立文时有小异而大体终不出乎劝惩之外岂可一一致疑其间昔者五经同异赖汉宣帝命诸讲论于石渠阁亲称制临决然后归一朕于纲目斯有意焉特命儒臣重加考订集诸善本证以凡例缺者补之羡者去之事关大义若未踰年改元者依例正之至若汉初纪年首冬惟景帝中后二年旧史误列冬十月于岁终朱子虽以传疑而吕氏其余书法与凡例小异无大关涉者悉仍其旧尽去考异考证不使并传所以免学者之疑成朱子笔削之志也考订上呈具如朕意纲目于是为完书矣于戏是书所载自周秦汉晋历南北朝隋唐以及五季凡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间明君良辅有以昭其功乱臣贼子无所逃其罪而疑事悖礼咸得以折衷焉俾后世为君臣者因之为鉴戒劝惩而存心施政胥由正道图臻于善治其于名教岂小补哉然则是诚足以继先圣之春秋为后人之轨范不可不广其传也因命缮录定本附以凡例并刻诸梓以传爰序首简俾读者知所自云
  ○十一月戊申
  上谕大学士彭时等曰朱文公通鉴纲目可以辅经而行故宋元二代至今未备卿等宜遵朱子凡例编纂宋元二史上接通鉴共为一书
  圣孝
  ○成化四年七月戊午礼奏今
  慈懿皇太后之丧与
  皇太后千秋万岁俱当合葬
  裕陵
  慈懿皇太后居左
  皇太后居右配享
  英庙礼亦宜然是乃天理人心之至也
  上批答曰卿等所言固是正理但
  圣母在上事有窒碍朕屡请命未蒙俞允朕平昔孝奉
  两宫如一若因此违误致有他虞岂得为孝今当于
  裕陵左右择吉地安葬崇奉如礼庶几两全卿等其体朕意既而文武群臣连上疏固诤复跪伏文华门前以俟必从而后已
  上复恳请于
  皇太后自巳至申稍见从遂出数奏同辞批答云卿等所言皆合朕意合葬之礼蒙允行矣于是群臣皆呼万岁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