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曰:「若必欲行之,乞立宗正府以正皇族,外戚得以纠弹,女谒无令奏事,诸局承应人皆得究治.」上良久曰:「可徐行之。」(同上)
宋子贞
论不杀降
己未夏,上南伐,遣使聘至濮,虚己以问。公对曰:「本朝威武有余,而仁恩未洽。天下之民嗷嗷失依,所以拒命者,特畏死耳。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百城驰檄而下,太平之业可指日而待也。」上善其言,礼遇甚厚。(《元名臣事略》卷十《平章宋公》引李昶撰神道碑)
上便宜十事
公上便宜十事 【《元史》卷五《世祖本纪》:至元元年三月,「命尚书宋子贞陈时事,子贞条具以闻。」此章即上于至元元年。】 ,大略谓:「官爵,人主之柄,当自朝廷出,一命以上,并付吏部,以为永制。律令,国之纪纲,今民所犯,各由所司轻重其罪,宜早刊定,明颁天下,使官知所守,民知所避。且监司总统一路之政,所用猥杂,不厌人望,乞选公廉有才德者,俾居其职。临民官皆相传以世,非法赋敛,困苦无告,亦宜迁转,以革久弊。又立国学,教冑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凡三年一辟贡举,中第者入仕,则人材辈出矣。」诏命中书施行之。(《元名臣事略》卷十《平章宋公》引徐世隆撰墓志)
议朝政等
【[至元二年十二月]】 庚午,宋子贞言:「朝省之政,不宜数行数改。又刑部所掌,事干人命,尚书严忠范年少,宜选老于刑名者为之。」又请罢北京行中书省,别立宣慰司以控制东北州郡。并从之。(《元史》卷六《世祖本纪》)
王鹗
请立史馆修史 【《元史》卷四《世祖本纪》:「 【[中统二年秋七月]】 癸亥,初立翰林国史院。王鹗请修辽、金二史,又言:『唐太宗置弘文馆,宋太宗置内外学士院,今宜除拜学士院官,作养人才。乞以右丞相史天泽监修国史,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辽、金史,仍采访遗事。』并从之。」 王恽《中堂事记》:「 【[中统二年七月廿七日丁亥]】 是日,有诏照会立翰林国史院:『道与翰林承旨王鹗:据保奏翰林院官修国史事,准奏,收拾者。在这里底先与职名者,外未到人员候来时定夺。』…… 【[承旨王公]】 上章言修史事云:『自古国亡而史不亡,唐取隋史焉,宋取五代亦然。金不为辽作史,至今天下有遗恨。我国家以神武定四方,皆太祖圣武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以诏万世,切恐岁久渐至遗亡。』又举前朝名笔数人,于是上特降是诏焉。」】
史在。我国家以威武定四方,天戈所临,罔不臣属,皆太祖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窃恐岁久渐至遗忘。金实录尚存,善政颇多;辽史散逸,尤为未备。宁可亡人之国,不可亡人之史,若史馆不立,后世亦不知有今日。」上甚重其言,命修国史,附修辽、金二史。(《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内翰王文康公》引徐世隆撰墓碑)
又言:「唐太宗始定天下,置弘文馆学士十八人;宋太宗承太祖开创之后,设内外学士院。史册烂然,号称文治。堂堂国朝,岂无英才如唐、宋者乎!」皆从之。始立翰林学士院,鹗遂荐李冶、李昶、王盘、徐世隆、高鸣为学士。(《元史》卷一百六十《王鹗传》)
请立提举学校官
公又言:「学校久废,无以作成人材。宜选博学洽闻之士提举各路学校,严加训诲,以备他日选用。」上可其奏,为立十路提举学校官。(《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内翰王文康公》引徐世隆撰墓碑)
李昶
治国用兵之要
己未,上将伐宋,次濮阳,召公问治国用兵之要。治国则以用人、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上嘉纳之。(《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尚书李公》引李谦撰墓碑)
贺平内难表
中统二年春,内难平,昶上表贺,因进讽谏曰:「患难所以存儆戒 【李谦撰《墓碑》作「患难之作,上天所以存警戒」。】 ,祸乱将以开圣明。伏愿日新其德,虽休勿休,战胜不矜,功成不有,和辑宗亲,抚绥将士,增修庶政,选用百官,俭以足用,宽以养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恒以北征宵旰之勤,永为南面逸豫之戒。」世祖称善久之。(《元史》卷一百六十《李昶传》)
徐世隆
议不嗜杀
上在潜邸,独喜儒士,……壬子岁,自漠北遣使来征公,见于日月山之帐殿。上方治兵征云南,因问:「此行何如?」公对曰:「昔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乎定?』孟子曰:『定于一。』襄王曰:『谁能一之?』孟子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蕞尔之西南夷乎!」(《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太常徐公》引徐琰撰墓志)
请立宗庙、朝仪
【[至元]】 六年,作新大都于燕,宗庙之制未有议者。公奏曰:「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祀必有清庙。」因以图上,乞有司以时兴建。从之。(同上)
时宫阙落成,而朝仪未立。公奏曰:「今四海一家,万国会同,朝廷之礼,不可不肃。宜定百官朝会仪。」从之。(同上)
杨果
请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