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8-载记

16-日本国志-清-黄遵宪-第174页

四年始金、银、铜三货并铸。特以英人麻汝留钦茶为首长监督其事,既成,颁发《新货条例》,命上下通用。又定与新、旧、金、银、外国货币交换之制,凡民人所藏金银块及摩损烧毁愿铸新货者,许为代铸。一仿外国之式,其称谓从圆数起,由一圆而二圆、三圆、至于千万亿,皆以圆计。一圆百分之一为一钱,千分之一为一厘,自厘以下不复铸造,其计算之法则继之以毫、丝、忽、微、纤云。厘十为一钱,钱十为十钱,十钱者十则为一圆。金货有值二十圆者,重八钱八分余,其质金九铜一,有轮廓,表为升龙、伏龙形,厨围有文日"大日本明治三年,二十圆",里纹有菊花桐叶、交互树双旒。有值十圆者,式皆同上,文日十圆,重四钱四分余。有值五圆者,式皆同上,文目孟涸,壁三钱一盐分裂。
有值二圆者,式皆同上,文日二圆,重八分有余。有值一圆者。重四分余,里式同上,惟表面不作龙形,中有一"圆"字,周围日"大日本明治四年"。银货有值一圆者,初,于明治四年发行一圆银,表为双龙升降形,周围有文日"大日本明治三年,一圆",里有菊纹桐叶,中作星彩。明治七年复改图画,表曰"大日本明治七年",附以洋文,里之中心改铸字曰"一圆"。是二种皆重七钱一分七厘六毫,然比洋银较轻,不便于用。至明治八年又改铸,增重为七钱二分五厘六毫,里作隶书曰"贸易银"。考泰西各国,本国通用货币必系本国所自铸造者,其他国钱币不许通行,虽轻重相等而价格较低,此通例也。惟日本开港以后,多用墨西哥、米利坚银钱,所铸新货反不如洋银价高,乃改增为七钱二分有奇,而通商市场犹不能与洋银相等。其散布于香港等处者,明治十三年香港知事燕臬士来游,外务卿请其布告香港商民日本银钱一体通用。燕臬士许之,然至今香港所用日本银价犹略低云。有值五十钱者,值二十钱者,值十钱者,值五钱者。式皆同上,惟一圆银银九铜一,五十钱以下则皆银八铜二也。铜货有值二钱者,式略同银钱,里有文曰"五十枚换一圆"。有值一钱者,式亦相同,里有文目"以百枚换一圆"。有值半钱者,式亦相同,里有文日"二百枚换一圆"。有值一厘者。表作菊纹,里有文日"一厘"。以上金、银、铜三货,径寸、重量、性质有表具于后。自开局铸造至明治十三年,共铸金货五千二百五十万一千二百零八圆,银货二千八百六十五万八千九百七十五圆,铜货四百八十四万九千七十八圆,共值八千六百一十万零六十一圆云。
当幕府末造,欲造纸币而未果,明治元年闰四月始造太政官金札。十两、五两、一两、二分、一分、二朱、一朱七种。当时布告谓:以一时权宜制造金札,限于十三年间通用。而未定所造之数,二年五月命将制造纸币器械概行焚毁,以三千二百五十万圆为限。旋以太政官金札纸式过大,不便流通,于民部省别制小札以交换大札。于时布告,亦称以一换一,不得逾原额,然交换之外旋又增发,共有五千六百三十二万七百零七圆。此明治四年查核之数。维新之际各藩自造纸币,名日藩札。明治二年十二月,令各藩纸币经旧幕府许造者,速以其数上申,毋得逾限滥制。维新后所私造,不许通行。三年复申前禁。四年七月布告日:货币者上下流通,宜定一式。从来诸藩所私制藩札,多寡大小参差不一,今废藩令下,乃制新札以换私札。于是令民交换,其数为二千四百二十万八千八百四十六圆。是年大藏省又制真金兑换证券,以五百五十万圆为限,命民人持证券者得交换新铸货币。十月又布告日:大坂造币寮方铸新货,然数千万圆一时难造,暂制三种十圆、五圆、一圆。纸币以通用国内,宜与货币同价。有请以纸币换货币者,以旧货币给之。无几,开拓使复援大藏省例制兑换券二百五十万圆,于是合大藏省所造,为数九百三十万圆。自金札行世以后,都邑豪富每结商会以买卖货币,又请于官,许令自发金券。犹银行之银单,钱店之钱票也。三都五港新券之行累年增多,至明治七年渐换券为币,金券不复行。共发三百万圆。盖政府意欲全国发一式纸币,不复许商人自发金券也。初,发纸币为本国所造,纸墨雕刻未能精好,易于作伪,乃令日耳曼雕刻师制于德国,其式长三寸,广二寸,别制精纸刻为双龙双凤形,A地蓝绒,中有文日"金十圆"、"金五圆"、"金一圆",七年始发行,八年一月,命太政官金札、民部省4、札与新纸币交换,限于是年五月通用。后屡延期,至十二年犹未尽换。命与官札、省札、藩札各种交换,是为新纸币。换札之外,十年,西南之役又增发二千七百万圆。初设银行以谋减纸币,然其后银行以每岁五分息借纸币于政府,于是又增发银行纸币三千二百三十五万七千四百三十五圆。至十二年六月,合计各种纸币为一亿四千八百六十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八圆云。初太政官之发金札也,命与金货同价纳租供税,上下通用。然未及数月,金札一圆仅值六十六钱,悬为厉禁而令不行,乃令以金札百二十圆换金货百圆,租税亦从而增额,由是物价骤昂,札价愈减。明治二年春,至以金札一圆换金货四十五钱。四月又示禁,金货、金札不许二价。无几,札价忽昂,与金货比。盖是时各藩私铸金货,体粗质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