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降,乃欲保其后嗣,抑有由焉。是真谓仁赡之初抗节,而终改节矣。若非《欧史》辨明,岂不受诬千载邪!符彦饶斩白奉进之兵,奉进来责,彦饶麾下兵噪而杀奉进。已而军将马万等作乱,缚彦饶送京,诬其通范延光谋反,晋祖遂使人杀之于途。《薛史》竟称彦饶通延光反,伏诛。《欧史》则直书其事,谓以反诛非其罪也。可见《薛史》全据各朝实录,而不复参考事之真伪,此《欧史》之所以作也。
○薛史亦有直笔
薛史虽多回护处,然是非亦有不废公道者。列传诸臣多与居正同仕前朝,否则其子孙亦有与居正同官于宋者。赵延寿子廷赞,仕宋为庐、延等州节度使,而《延寿传》不讳其背晋附辽,求为辽太子之事。崔协子颂,仕宋为谏议大夫,而《协传》直书任圜讥其没字碑。符存审子彦卿,仕宋封魏王,而《存审传》不讳其少时犯罪将就戮,以善歌得妓者救免之事。王继弘子永昌,仕宋为内诸司使,而《继弘传》载其曾为高唐英将,唐英待之甚厚,后竟杀唐英,自为留后,曰:“吾侪小人,若不因利乘便,何以得志?”尹晖子勋,仕宋为防御使,而《晖传》不讳其反戈推戴唐废帝之事,传赞并谓因倒戈而杖钺,岂义士之所为。赵在礼孙廷勋,仕宋历岳、蜀二州刺史,而《在礼传》载其在宋州贪暴,及移镇,民相贺曰:“拔去眼中钉矣。”在礼闻之怒,又乞留宋一年,每户征钱一千,号“拔钉钱”。后契丹入汴,索在礼货财,在礼不胜愤,以衣带就马枥自缢死。安审琦三子皆仕宋为显官,而审琦妾通于隶人,遂与之通谋,杀死审琦之事,传中亦不讳。此足见其直笔,不以同官而稍有瞻徇也。他如高汉筠子贞文,仕宋为开封尹,而《汉筠传》历叙其洁己爱民,则以汉筠本良二千石也。高行周子怀德,仕宋为驸马都尉,而《行周传》叙其历官政绩,则以行周敝塑以慎重自处者也。此薛史之终不可没也。
○薛欧二史体例不同
《薛史 梁祖纪》开首即以帝称之;《欧史》则先称朱温,赐名后称全忠,封王后称王,僭位后始称帝。盖薛则仿《宋》、《齐》、《梁》、《陈书》之例,欧则仿《史记》之列也。《薛史》于各国僭大号者立僭伪传,其不僭号而自传子孙者立世袭传;欧则概列为世家,亦仿《史记》也。《薛史》凡除官自宰相至于刺史,皆书于本纪,几同腐烂朝报;《欧史》则但书除拜宰相及枢密使,其余不书,以省繁冗也。五代革易频仍,惟梁、唐创业,各三十余年,故其臣有始终在一朝者,其他未有不历仕数朝。《薛史》则以死于某朝者,即入于某朝传内,如张全义、朱友谦、袁象先等事迹多在梁朝,而编入《唐书》;杨思权佐唐废帝篡位,而编入《晋书》;冯道历唐、晋、汉、周皆为相,而编入《周书》。《欧史》则以专仕一朝者系于某朝,其历仕数朝者则另为杂传,以叙其历宦之迹,此又创例之最得者。
○欧史不专据薛史旧本
《欧史》虽多据《薛史》旧本,然采证极博,不专恃薛本也。宋初《薛史》虽成,而各朝实录具在,观《通鉴考异》尚引梁太祖、唐庄宗《实录》,则欧公时尚在可知也。《欧史 郭崇韬传赞》云:“余读《梁宣底》”,则实录之外又有宣底等故籍,皆不遗也。刘句之《旧唐书》修成亦吸睹,其所援据底本,方藉以修《新唐书》,凡唐末交涉五代之事,又足资考订。至宋初诸臣记五代事者尤多。案《宋史》,范质尝述朱梁至周为《通录》六十五卷,(《质传》)王溥亦采朱梁至周为《五代会要》,共三十卷,(《溥传》)王子融集五代事,为《唐余录》六十卷。(《子融传》)路振采五代九国君臣事迹,作世家列传。(《振传》)郑向以五代乱亡,史多缺漏,著《开皇纪》三十卷。(《向传》)此外又有孙光宪《北梦琐言》、陶岳《五代史补》、王禹《五代史阙文》、刘恕《十国春秋》、龚颖《运历图》,见于《宋文志》及晁公武《读书志》者,皆在欧公之前,足资考订。其出自各国之书,如钱俨之《吴越备史》、《备史遗事》、汤悦之《江南录》、徐铉之《吴录》、王保衡之《晋阳见闻要录》,又皆流布。而徐无党注中所引证之《唐摭言》、《唐新纂》、《九国志》、《五代春秋》、《鉴戒录》、《纪年录》、《三楚新编》、《纪年通谱》、《闽中实录》等书,又皆欧所参用者。盖《薛史》第据各朝实录,故成之易,而记载或有沿袭失实之处。《欧史》博采群言,旁参互证,则真伪见而是非得其真,故所书事实,所纪月日,多有与旧史不合者,卷帙虽不及薛史之半,而订正之功倍之,文直事核,所以称良史也。
○欧史书法谨严
不阅《旧唐书》不知《新唐书》之综核也。不阅《薛史》,不知《欧史》之简严也。《欧史》不惟文笔洁净,直追《史记》,而以《春秋》书法寓褒贬于纪传之中,则虽《史记》亦不及也。其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如《梁纪》孙儒攻杨行密于扬州是也。以大加小曰伐,如《梁纪》遣刘知俊伐岐是也。有罪曰讨,如《唐纪》命李嗣源讨赵在礼是也。天子自往曰征,如《周纪》东征慕容彦超是也。攻战得地之名有二:易得曰取,如张全义取河阳是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