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至通州治一百里西北至固安县治八十里大清一统志原东安古安墟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
始经安墟合符釡山即此长安客话原安次汉旧县县东枕永济渠汉武帝以属燕国王旦有罪削以
属渤海郡续汉书郡国志安次属渔阳郡太平寰宇记原晋属燕国后魏仍属燕郡隋属涿郡方舆纪
要原唐武德四年徙置东南五十里石梁城贞观八年又徙今县西五里常道城开元二十三年又徙
耿就桥行市南辽史臣等谨按县志常道城在耿就桥今县城西北五十里常道郷即其故址至辽史
所谓今县乃开元中所徙在耿就桥行市南者今谓之旧州头以元时曽改称东安州也原辽金并因
之元初属大兴府后属霸州中统四年升东安州属大都路洪武二年降为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原
县治旧在常道城东耿就桥行市南经浑河冲决洪武三年十一月主簿华德芳移治于常伯乡张李
店即今治也天顺间始创土城弘治中始券城东门正德六年流贼猖獗知县事周义急筑垣浚濠补
建西南北三城门嘉靖十六年知县刘继先名其门北曰迎恩东曰曙海南曰通津西曰宗山二十八
年知县成印僧修之次年甃以砖建角楼四天启五年知县郑之城复修之给事中沈应时为作记东
安县志増东安县旧城周围七里二百四十步髙二丈七尺广一丈五尺池深八尺阔一丈二尺本朝
康熙三十五年修葺乾隆九年勘估改筑土城十四年兴工十九年完竣同上原县门谯楼钟太安二
年铸同上臣等谨按据明李光昭钟说为太安二年而原书引县志误加一金字又太讹作大直为金
之大安矣今谨于卷内改正增明李光昭钟说谯门晓钟为东安八景之一俗传前明农妇饷耕早起
闻地下钟声隐隐乃掘得之悬于谯楼之上嘉靖间不撃自鸣邑令怪其不祥而弃之其鸣如故后令
复建楼以悬之遂止不鸣山海经云豊山有钟九耳是知霜鸣应候而钟自鸣也然则物之相感理诚
有之不足为怪自明迄今又数百年未尝复呜每日司阍者掌之暮撃晨撞其声清越而不杀顺风可
闻二十余里盖器之精良者也欵镌太安二年造考北魏文成帝与辽道宋时俱有太安年号玩其形
制色泽亦不甚古疑为辽时物东安县志原儒学在县治西学之南有泮池池南有髙垒同上原元东
安州庙学记国子监祭酒孔克坚撰文至正二十四年六月立石又州北邵家庄乡学记翰林检讨李
继本撰文同上増元孔克坚东安庙学记郡有程序者好义之士也至正乙酉间出赀创义学一区赡
地一顷一十亩延师教其乡人泊四方之来学者一日慨然而兴曰义学建而圣庙未建是溯流而忘
源也壬辰岁复捐赀若干立庙塑像并香案祭器咸备春秋二祀无缺州故有庙学地为浑河所冲而
程君所建者迄无恙昔范文正公贵为参政舍宅为学割义田以恤贫族而式布衣耳其所设施亦能
如是又其难焉者是宜书其事以劝式亲丧筑庐墓侧朝夕泣奠翰林承旨康里公扁曰慕亲时有慈
乌百余巢于冢树浑河为之回澜人咸异之又分田以给婣族婚丧之贫乏者前太守牛德裕闻于朝
旌其门荐除本州文学同上增元李继本东安县邵家庄乡学记乡学古也四代之制家有塾州有序
以教其子弟材成则宾兴其贤能而官之于是内之辅相外之岳牧与凡小大臣工胥此焉出则乡之
有学所系盖不细矣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况齐民之子其可以不学乎东安
古名邑风气浑厚民俗质直治得其道则妥顺以安非其道亦强忍慑服而不敢肆邑之北乡曰邵家
庄邑长王侯建学于其地延李宗昭为之师宗昭前代衣冠家而能遵教条严训诲蔼然有邹鲁文学
之风夫师之于弟教之以正自童蒙始盖所以谨夫始入之途而不为他岐所惑此朱子所以补订小
学一书也小学既成由是而进于大学则内体外用税驾乎高明光大之域而可以兼善一世矣同上
原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郷西山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又东过安次县南水经原易水在县
南旧过安次县界为固安河今与扼马河同为一川矣东安县志原圣水又东径渤海安次县故城南
汉桓帝中平二年封荆州刺史王敏为侯国又东南流注于拒马河水经注原白祀沟水出广阳县之
娄城东东南流左合娄城水水出平地导泉东南流右注白祀水乱流东南径常道城西故乡亭也西
去长乡城四十里魏少帝璜甘露三年所封同上原枯沟自安次西北东径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西
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同上原卢沟河在县西自固安县流入境元皇庆初浑河水溢决东安
境内黄埚堤一十七所是也又东南合霸州之拒马河方舆纪要原卢沟水至东安过耿就桥一分东
至界河入土楼东南一分西至界河入左奕西南今自卢沟桥下流从固安县经永清县北东注自孙
家垡一分派永清之南一分派东安之西至隆庆末年分派于东安者又分为二一由韩村至管家屯
迤东似有奔县之势然离县二十里即停不行止在本屯前后左右为害一从韩村东南下历衡亭左
奕朱村马子庄至桃河头万历二年积雨水溢人畜漂没知县洪一谟力请筑堤堤成赖以无患万历
六年马子庄堤口决渰骆驼湾知县韩景闵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