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弘智惇信劝忠明英宗实录原呉寛武学设庙像记畧京师
有武学所以教诸卫武臣之子孙将世其官者其始见于正统癸亥制尚弗称后朝廷以城东旧地赐
故太平侯张公辞焉有诏改为学而以国子监丞阎禹锡掌学事成化己丑禹锡奏请建庙特改明伦
堂为大成殿而以后堂为堂英国张公入谒叹曰学必有庙庙必有圣贤像繄此独用木主于庙制亦
弗备闻故陆侍郎家有孔子并四配像盍往请之于是侍郎之子华喜而言曰先人为此岂欲私于其
家者哉遂以乙巳二月之吉舆置殿中奉安之祭告如礼匏翁家藏集以上五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案京卫武学雍正十年始改为顺天府武学今裁增金台书院在京师崇文门内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案金台书院本义学康熈四十一年圣祖御书广育羣才额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顺天
府府丞臣梅 成有记原大兴县金名也本秦蓟县地县治在北城教忠坊名胜志原大兴秦蓟县汉为
广阳国东汉为郡兼立幽州仍为蓟县晋属燕国元魏亦为幽州立燕郡隋为涿郡唐为幽州治所开
元二十三年升为望县建中二年析西界置幽都县五代亦为蓟县石晋割地予辽辽为幽都府开泰
元年更县为析津金得之割以遗宋宣和七年复归金天德五年改为大兴县元与宛平同为赤县洪
武中属北平府倚郭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补大兴县题名记光禄少卿新安尹校书隆庆四年立函
山旅话以上三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臣等谨案大兴县署在安定门迤南教忠坊南向自大门仪门
大堂二堂至署内共六层监狱土地祠在大门内有县丞典史署巡检司三一在采育一在礼贤村一
在黄村各有署原宛平县署在积庆坊明顺天府志原宛平县唐曰幽都析蓟县置者辽始改今名县
治在北安门西名胜志原宛平汉为蓟县晋属燕国慕容隽都于此隋置辽西郡治营州唐武德二年
改为燕州天宝元年改归德郡建中二年为广宁县后朱滔罢燕州立燕都县五代石晋割地赂辽辽
改幽都府领幽都县统和二十二年改为宛平金得之割以遗宋寻复为金所有仍为宛平元为赤县
属大都路洪武中属北平府倚郭县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补宛平县题名记翰林院检讨郭鎜撰嘉靖
二十八年立函山旅话以上四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臣等谨案宛平县署在地安门外迤西积庆坊
南向自大门仪门大堂二堂至署内共六层监狱在大门内西县署丞署在大门内典史署在仪门东
巡检司四一芦沟桥一齐宗村一王平村一石港各有署原古墨斋在宛平县署内唐李北海所书云
麾将军碑邑令李荫购得甃之署壁旁构小亭植柳莳花以为公余退思之地燕都游览志原在城市
门今移改臣等谨案云麾将军碑至本朝康熈年间府丞呉涵移置文文山祠并有记详见城市门补
朱孟震题宛平李于美明府古墨斋诗吁嗟乎云麾将军毅且武一剑开元静鼙鼓身后勲名一丈碑
北海笔锋雄万古逸势飞腾熊虎愁寒光历乱蛟龙舞真迹流传数百年何事幽州委榛莽斑斒那遣
侵土花摧頺犹解支黉宇护持神物春复秋往往精灵泣风雨青鞵布鞿过者谁披寻邵孺真良苦仙
李云仍得宛平耽书嗜古识其精万牛辇致不遗力珠斗恍惚回光明树之髙斋颜古墨奔走好事声
喧轰由来至宝不终秘天意若待人工并青毡尔况还故物白璧谁复窥连城君不见刘柱史片石蒲
城亦如此铁叶银钩照大河彻天古色今犹紫显晦升沈各有时异人先后两争竒好将物态观人理
聴我长吟古墨诗郁木生吟稿臣等谨案以上各条叙顺天府原鸿胪寺在阙东工部之南西向宣德
元年四月建春明梦余录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增鸿胪寺在工部南西向设卿满汉各一少
卿满汉各一鸣赞序班主簿附焉大清一统志臣等谨案鸿胪寺堂额曰肃赞朝仪前列训辞曰序九
宾赞九仪俾大小班行靡不整肃所以尊朝廷而作万国之观瞻世宗御笔也又按鸿胪寺原设汉少
卿二汉左右寺丞各一顺治十五年裁汉少卿一汉寺丞一雍正四年仍隶礼部统辖嗣经奏准寺与
太常寺皆以礼部满尚书兼管原国初朝仪专叙品级不分散要世宗自甲午以后三十余年不视常
朝旧典无人记忆穆考登极始复常朝鸿胪搜求故实多所散失不知于世庙初年合否班行东西分
立勲臣在西上东面不与百官齿左班面西侍立一品二品为第一行三品次之为第二四品五品京
堂次之为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为第四翰林六品七品次之为第五两房中书次之为第六此为
一段其下则六科为第一吏部第二中书舎人第三此为一段其下则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此以下
品级官次紊不可纪矣右班面东侍立则锦衣在前五军都督府次之其后七十二卫指挥等官叩头
礼毕则左班内阁右班锦衣俱由玉陛升立金台左右六科升立甬道左右东西向御史立于甬道左
右北向其北面行礼班次则公侯驸马伯列三班于前去文武阶次稍逺其下则文武两班同上御道
左右分立一品二品为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品京堂至翰林史官庶吉士第三科道中书第四其下
则六部郎官亦颇紊乱其同班序立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