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竒
范儒汪屺林文林邦望学録李宾赵志陈界彭元阳典簿曹凤翔凢二百六十人无可否者英国公张
仑等一百九十八人明嘉靖祀典朱彛尊原按郊祀分合持议异同姓名可见者三百九十八人国史
所不能具载因备书之盖内外小臣咸得与焉亦以见当日询谋之广也原五月作圜丘于天地坛稍
北为皇穹宇明典彚原圜丘第一层坛阔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阔九尺五寸九级东西北
面陛俱阔八尺一寸九级坛面及坛脚用琉璃阑干第二层坛面周围俱阔二丈五尺高八尺一寸正
南陛一丈二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面陛俱一丈一尺九寸五分九级坛面及坛脚用琉璃磗砌四面用
琉璃阑干壝去坛一十五丈高八尺一寸用磗砌正南棂星门三座中门阔一丈二尺五寸左门阔一
丈一尺五寸五分右门东面棂星门阔九尺五寸北面西面尺寸同燎坛一座在壝外东南丙地高九
尺阔七尺上开南出户坛脚东西南三面设陛周围外墙去壝一十五丈正南棂星门三座中门阔一
丈九尺五寸门外正甬道阔丈尺同左门阔丈丈二尺五寸门外左甬道丈尺同右门阔一丈一尺九
寸五分门外右甬道丈尺同东西北棂星门阔一丈一尺九寸五分甬道丈尺同存心録原礼臣言圜
丘之制大明集礼坛上成阔五丈存心録则第一层坛阔七丈集礼二成阔七丈存心録则第二层坛
面周围俱阔二丈五尺盖集礼之二成即存心録之一层存心録之二成即集礼之一成矣臣等无所
适从润色叅详是在皇上裁定奉旨圜丘第一层径阔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层径一十丈五尺三层径
二十二丈俱高八尺一寸地面四方渐垫起五尺明嘉靖祀典原圜丘外围方墙门四南曰昭亨东曰
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内棂星门南门外东南砌緑磁燎炉傍毛血池西南望灯台长竿悬大灯外
棂星门南门外左设具服台东门外建神库神厨祭噐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建泰神殿后改为皇穹
宇藏上帝太祖之神版翼以两庑藏从祀之神牌又西为銮驾库又西为牺牲所北为神乐观成贞门
外为斋宫迤西为坛门春明梦余録原皇天上帝正位南向太祖配位西向东一坛大明之神西一坛
夜明之神东二坛二十八宿之神西二坛云师雨师风师雷师之神明嘉靖祀典原圜丘第二层上设
大明星辰位居东夜明太歳位居西内壝东设风云雷雨师位天下神祗坛在外壝之内存心録原昊
天上帝配帝位版长二尺五寸阔五寸厚阙寸趺高五寸黄质金字大明之神金地朱书夜明之神黄
地素书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之神俱緑地金字云师雨师风师雷师之神俱丹漆金书明嘉靖祀
典补国朝于大祀殿祀昊天上帝凢所谓天皇太乙之类一切革去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仅见也博
物典彚原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毎歳合祀洪熈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
九年勅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毎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毎
歳夏至祀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其大祀殿
则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祭奉太祖太宗同配十年又改以启蛰日行祈谷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一
位配享十七年秋九月诏举明堂大享礼于大内之元极寳殿奉睿宗献皇帝配享元极寳殿即旧钦
安殿也是冬十一月上皇天上帝尊号十八年春行祈谷礼于元极寳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
改建大享殿命礼部歳用季秋行大享殿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极寳殿隆庆元年诏罢祈榖大享二
祭复元极寳殿仍名钦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世宗所更定云太岳集原圜丘琉璃阑干诏用青色明
嘉靖祀典原嘉靖十三年二月奉旨圜丘方泽今后称天坛地坛同上原唐时明堂制度其宇上圜覆
以清阳玉叶清阳色也玉叶亦瓦之类今大享殿及圜丘阑干皆用回青瓦亦清阳玉叶之 唐毎郊
祀启南门灌其枢用脂百斛今都城南门亦闭不开惟郊祀驾出方启谷城山房笔尘原万厯十三年
四月十七日上以天旱祷于郊坛自宫中步行而出祷毕仍步还宫累瓦编原蔡羽郊坛诗辇道风淸
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行宫歳幸乗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小殿沉香金气鬰圜丘芳草玉蕐淸祠
官记得天行处万烛光中候佩声林屋集补许榖谒皇穹宇诗分祀崇郊典严居肃帝宫高明一祖配
陟降八神同紫气团蕐盖元阴接上穹万年瞻秉璧灵贶自无穷石城集原黎民表雨后经天坛沙河
作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遶踈松瑶石山房集原冯琦恭陪
圣驾步祷南郊纪事诗龙虎新军罢勾陈御路开红尘都不扫留待雨师来北海集增圜丘在正阳门
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
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
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七九阳数毎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上成石阑七十有二二成
百有八三成百八十合三百六十周天之度柱如之内壝形圆周百有六丈四尺高五尺九寸壝门四
皆六柱三门柱及楣阈皆白石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