堞瓮城本朝乾隆三十三年知县阮基领帑加砖砌城添设门楼修桥浚池原县治元皇庆元年知县
事李佑修建明洪武初县丞邓士龙重修儒学创自宋大观八年元皇庆中知县杨润李佑重建泮池
东北壁有大观碑宋徽宗手迹也文安县志臣等谨按宋徽宗碑今字迹漫灭原尚野重修文庙记文
安庙学贞佑甲戌金主南渡焚荡殆尽仅存大观八行之碑再历周宋辽金祚终皇元受命肇开贡举
优复中选草昧渐革世祖潜藩宾礼师儒务先学校至元三年勅上都建孔子庙用敦化源四方万里
莫不知所振厉黾勉从事文安近在畿内无以应德意二仲释奠即其故基表以草幕曷简不恭观者
恻然八年辛未县设教谕以邑儒董君荣为之董君素有兴复议而病未能也即言于县以国家方事
襄樊为平宋张本不获所请庚辰以屋赁钱合若干缗伐木汤川往返千里三历寒暑众材始聚瓦甓
钉础黝垩丹漆各输所有以后为耻卜日其吉工力并作不期月礼殿四楹鼎鼎宏敞靓深先圣先师
十哲像设显严章施可征如一大府惟从祀之室大成之门经画井井未克备举所谓在易之地力尽
而休今复七岁矣其在官者主簿姚元县尉张瑛县尹杨润今县尹李侯佑相继而辅成之二十八年
両庑翼翼绘像七十二子明年大门言言清静董君既没子道清学正孙祯教谕承其事如君存焉大
德辛丑后以讲堂前以櫺星至大四年以雀育庑瓦易版以(同瓦)初讲堂有关至是户牖端朗阶址
坚整灿然一新李侯伻来谓余曰文安庙学之废荆棘瓦砾者六十年董君父子祖孙勤苦四十余年
卒成盛事请文勒诸石永资名教野既允佑之请且以庙学之本告之曰古者民以君为师书曰若有
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孔子虽无其位而绥猷修道之统不忍绝也删定赞修之后理寓于六经六经即
天天即圣人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一不可以学孔子必反身思诚存心养性得大庙之制而不失其
学之实非徒王安石所谓近世法者也邑令与董君父子祖孙之成学庙亦岂韩愈所谓不能修事者
哉虽然学必久而后成野喜其民牧学官之克协而将行又虑其始勤终怠而不继也因并附此以示
无穷焉文安县志增后汉书度尚由上虞长迁文安令注曰文安县故城在今瀛州文安县东北同上
原旧文安城寰宇记在县东北三十里今柳河有古城正当艮隅即文安故城无疑矣上有汉县令赵
夔祠同上增柳河镇有渠大清一统志原文安潭名潭在县北一十五里郡县释名臣等谨按县志文
安潭即急流口原文安有狐狸淀隋书原文安县狐狸淀俗谓之掘鲤淀隋图经朱彛尊原按掘鲤之


淀见左思魏都赋增石城淀在文安东北四十八里又有慈老淀黑母淀落坡淀四角淀俱在县东北
又赵家泊在东北六十里即太平寰宇记所谓滹沱河东溢为赵淀也大清一统志原水纹淀在县西
宋起塘泺东自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纹得胜诸淀为一水今废方舆纪要原火烧淀
在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余亩县境有石沟柳河急河三水皆聚流于此东入卫河达于直沽元志河
间府境有黄龙淀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通泺水经火烧淀转流入海今湮废同上原易水
在县西自保定转流入境即沙河诸水下流也同上增县西北遥堤自白家道口至上五各庄长八里
明万历间筑大清一统志臣等谨按县志白家口又名河家口原滹沱河水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
为赵淀太平寰宇记原今川原改易滹沱经县东南不经县西矣方舆纪要臣等谨按滹沱之环文安
者三支北支由河塘下白洋淀中支由晋州天宫口至河间下五官淀南支即子牙河也又最南一支
由深州衡水清河单家桥下青县入御河后诸支俱淤惟子牙河一支会诸流汇三角淀今益改而东
下流径会清河达西沽矣原霸州苦水而文安形如釜底尤为诸水所汇其苑家口会同河与栲栳圈
新挑河各东西相去约二十里北岸属霸州南岸属文安各筑高堤文安约六七十里霸州约五六十
里屹如长城累年有秋实赖于此但筑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议者谓京师之南水害以霸州文安为之
阻也长安客话增子牙河自河间流入分二支一西北流入文安县石城淀一北流又分三支西支入
文安县黑母淀东支入大小窝口中支入霸州文尔淀总汇于三角淀入白河大清一统志臣等谨按
通志子牙河总会南北二泊滏滹诸水而滹沱实为经流其性湍悍伏秋水发河间以北静海以南皆
当其冲康熙三十九年圣祖亲阅河工特授方略于献县河间东西两岸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静海
各二百余里又于东堤广福楼之焦家口开新河一道东北至贾口入淀特设分司一员董其事自是
濒河之民咸获宁宇矣又按康熙四十年圣祖巡视子牙河坝以御临唐太宗所书汉文帝劝农诏赐
抚臣李光地同知臣杨朝麟勒石増圣祖仁皇帝御制巡子牙河建坝诗暂别宫槐幸子牙近村处处
少人家清河微暑浮畦麦绿树初阴接岸沙堤外草荒艰籽粒淀中水浅捕鱼虾黄童白叟望霖雨霖
雨先施莫自赊增乾隆三十二年御制恭依皇祖阅子牙河诗韵有序子牙河滹沱下游也径大城县
之子牙村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