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庙。七年,魏主宏及冯太后如神渊池,遂如方山。八年,魏主如方山,遂如鸿池。胡氏曰:即旋鸿池也。是后屡如方山及灵泉池。十四年,西如方山,复如灵泉池。是年,葬冯太后于永固陵,其后又数谒永固陵。胡氏曰:方山在平城北如浑水上。《志》云:山顶有拓跋魏二陵及方山宫遗址。

  栲栳山在府西北。景泰初,寇犯大同,镇帅郭登帅兵饵之,行七十里,至水头。谍云:东西贼窝贼营十二,自朔州掠回,登直前奋击,追四十里,至栲栳山,尽夺所掠而还。又磨儿山,在府西平虏卫西北五十里,山形险峻,周环如磨,为古今用武之地。天顺中,石亨镇大同,败寇于此,又败之于三山墩,是也。○大峨山,在府西北塞外。又有秦山,在白道北,隋筑长城,以秦山为塞内云。

  尔寒山在府北塞外。后魏主焘始光二年,五道伐柔然,一军从东道出黑漠,一军出白黑二漠间,魏主从中道,一军出栗园,一军从西道出尔寒山。诸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赍十五日粮,度漠击之,柔然惊走,即此。○和兜山,在漠南。后魏主焘始光三年,自云中西巡至五原,既而畋于阴山,东至和兜山。山盖在阴山之东,长川之南。

  柞山在府西北五百余里。北魏主焘始光初,命长孙翰等伐柔然,自将屯柞山,亦曰柞岭。是年,焘破夏统万,引兵还至柞岭,即此。神二年,焘西巡至柞山。晋元熙元年,魏主嗣畋于犊渚。李延寿曰:犊渚在柞山之西,临河,是山在河东也。魏主太安三年,畋于松山。或曰:松山当作柞山。四年,复畋于松山,遂如河西。胡氏曰:其山在河之西岸。恐误。

  弹汗山在府东北。东汉桓帝时,鲜卑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ヱ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是也。○蟠羊山,在参合陂东,后燕慕容宝丧师于此。又北魏主嗣泰常六年,北巡至蟠羊山,是也。

  青山在府西北塞外。唐贞观十五年,李世击薛延陀,逾白道,追及之于青山,即此。明嘉靖初,中国叛人逃出边者,升板筑墙,盖屋以居,彼地呼为板升,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坡溪涧之险,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各土酋分统之。隆庆五年,俺答归附,缚叛人赵全等来献,板升之党始衰。

  晚霞山在府东北天城卫东南。山势高耸,日落后,返照成霞,因名。又形似莲花,一名莲花山。又大同山,亦在府东北。《九边考》:在新平堡北百五十里,又北百五十里为白海子,俱土酋驻牧处。○七宝山,在府城北四百余里,山下有城,金时所筑,置戍于此。或谓之汉五原城,误也。

  意辛山在府北塞外。亦曰意亲山。晋太元十年,代刘头眷击破柔然于意亲山。十五年,拓跋会燕慕容麟于意辛山,击贺兰诸部,皆降于魏。宋元嘉中,魏主焘幸意辛山,破贺兰诸部,还幸牛川。意辛山盖在牛川之北。《北史》:意辛山,贺兰部所居,逾阴山而北,即贺兰部也。又《志》云:府西北五百余里有官山,上有九十九泉,流为黑河。又有石碌山,在故平地县东四十里,山出石碌,因名。

  七介山在府境。宋元嘉十六年,柔然闻魏主焘伐姑臧,乘虚深入,至善无七介山,平城大骇,遣军拒却之于吐颓山。《志》云:今府西南四十五里有七峰山,或以为即七介山也。善无见前代州。车仑山,在府北塞外。仑,《北史》作轮。魏主太安三年,北巡至阴山,伐柔然,军于车轮山。宋元徽三年,魏主宏如武州山,又如车轮山,是也。

  箭谺山在府东北。宋宣和五年,辽将亡,其臣奚回离保据箭谺山称奚帝,既而窥燕山,为郭药师所败,其下杀之。或曰:山在直隶抚宁县界,此名同而实非也。又焦山,在府东百八十里。宋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主贤幸云州焦山,得疾而卒。嘉靖三年,叛卒郭鉴等哨聚于此。

  夹山在云内州北六十里。宋宣和四年,金人袭辽主延禧于白水泺,辽主遁入夹山,即此。《一统志》:夹山在朔州北三百四十里,与黑山东西相连。黑山,今见陕西榆林卫。

  东木根山在府北。《志》云:五原有木根山。此山在河东,故曰东木根山。晋太宁二年,代王贺亻辱以诸部未服,筑城于东木根山而徙居之。魏主宏尝言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平文,郁律谥也,盖郁律亦都此云。或讹为勿根山。晋太元十四年,后燕慕容德等击代叛部贺讷,追至勿根山,是也。

  黄瓜堆在府西南百十里。或曰即古黄华山也。赵武灵王十九年,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山。《水经注》:桑乾水与武州水合而东南流,屈径黄瓜堆南,又东南流经桑乾郡。北魏孝昌初,斛律金自云州南出黄瓜堆,为上谷贼杜洛周所败。齐天保四年,柔然寇肆州,齐主洋自晋阳击之,至恒州,大破柔然于黄瓜堆。唐武后垂拱三年,突厥叛部寇朔州,黑齿常之大破之于黄花堆,即黄瓜堆也。元和四年,沙陀朱邪执宜从河东帅范希朝徙于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