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北者,南千乘也。

  高阳城在县东南五十里。刘宋元嘉中,于乐安地侨置高阳县,兼置高阳郡治焉,属冀州。后魏因之,改属青州。东魏天平初,以侯渊行青州事,青州刺史王贵平不受代,渊袭高阳郡,克之,旋入东阳。是也。高齐郡县俱废。隋复置高阳县,大业初废。○济阳城,在县北九十里,《唐志》:景龙初,分高苑县置济阳县。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志》云:县有古高会城,隋改县曰会城,以此。

  ○小清河县西南七里。自新城县东北流经此,孝妇河亦自新城县北流合焉,土人谓之坌河。又东入博兴县界。《水经注》:济水自菅县东,过梁邹县北,又东过临济县南。宋泰始三年,青州刺史沈文秀以东阳拒魏,魏将长孙陵等败屯清河,即此水西也。《通志》云:县北二十里有济河故道,今堙。菅县、梁邹,见济南府历城县及邹平县。

  隔会水在县南。《汉志》:昌国有德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水经注》:如水即时水,自西安县西流,合德会水,又西径东高苑、西高苑,至梁邹入济。杜预曰:即春秋时干时。京相又谓之苑时。德会水讹曰隔会,盖时水上流也。或以为漯水别名,误。○漯水,在县北。《汉志》:漯水至千乘入海。即此。今涸。又马厩湾,亦在县东南,相传齐桓公牧马处。

  乐安县府北九十里。西至博兴县三十里。汉置广饶县,属齐郡。后汉属齐国。晋因之。刘宋移千乘县治此,并置千乘郡。后魏因之,属青州。唐武德二年,于县治置乘州。八年,州废,县属青州。宋因之。金改为乐安县。今土城周五里,编户九十五里。

  ○广饶城县东北二十里。汉置县于此。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国为侯邑。后汉至晋、宋、后魏皆曰广饶县。《水经注》:淄水又东北径广饶故城南。是也。隋废入,置千乘县。金人又改置乐安县于今治,初非汉时之千乘、乐安矣。

  琅槐城县东北百十里。汉县,属千乘郡。后汉省。《风俗记》: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汉志》:济水东至琅槐入海。《水经注》:济水东历琅槐故城北入海云。又延乡城,在县西北,汉县,属千乘郡。元帝封李谭为侯邑,后汉省。《水经注》:延乡城谓之从城,延与从字相似也。《志》云:县西南又有新河城,隋开皇十八年置,大业初,省入博昌县。

  ○青丘在县北。相传齐景公尝畋于此。司马相如《子虚赋》:秋田于青丘。是也。《志》云:今清水泊,亦名青丘泺。又黄丘在县南二十里。《志》云:淄水径其东。

  ○小清河县北十八里。自博兴县流入境,又东合时水,入寿光县界,汇众流以达海。《通志》:小清河经高苑、博兴、乐安县界,合于乌河,又北至马车渎入海。乌河即时水矣。

  淄水县东南五十里。自临淄县流入境,东北流,经朱家道口,入寿光县界。又时水,亦在县南,东北合于淄水,于是淄水亦兼时水之名。○北阳水,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自益都县流入界。又女水自临淄县北流合焉,俱至寿光县入海。

  巨洋水县东南二十五里,即弥水。县西南二十里有浆水河,县北六十里有支派沟,其下流皆合弥水入海。《志》云:支派沟起高苑城南二里,径博兴入县境,泄马家泊诸水入海,今故迹微存,居民皆佃作输租,非甚潦无水也。又有利丰堤在县城北,成化十七年,知县沈清筑。

  马车渎县东北五十里。又南即寿光县之清水泊也。《汉志》:马车渎首受巨定,东北至琅槐入海。亦谓之马常坑,接高苑、博兴、乐安三县界,盖众水所潴也。《纪略》曰:马车渎入海处,一名皮丘沱。《旧记》:淄、渑之水,合于皮丘。即此。今谓之高家港,为海滨戍守处,有高家港巡司,司去县百余里。或作五十里,误也。

  渤海县东北百十里,与寿光、博兴县接界。府境之水,皆归于此。《志》云:县境滨海有三盐场,曰王家冈、新镇、高家港也。

  ○塘头寨县东北百里,滨海要地也。备御百户所驻守于此,有土城周三里。又乐安镇,在县西北六十里,旧置巡司于此,与高家港巡司并为守御之所。高家港镇,在县东北。新《志》:高家港盐场在县东北九十里□□社。又县东北二十里有高家社□□□冈城□□□□□社南□。

  柏寝台县东北二十八里,淄水经其下。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是也。少海,或曰即勃海。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

  寿光县府东北七十里。东南至莱州府潍县八十里。古斟灌氏地,汉置寿光县,属北海郡。王莽改置翼平连率于此。后汉初,光武封更始子鲤为侯邑,改属乐安国。晋因之。宋初省。北齐复置。隋属青州。唐初,属乘州,寻复属青州。今土城周五里,编户百三十二里。

  ○剧城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剧南城。春秋时纪国地。汉置剧县,初属齐国,文帝分置淄川国,都剧。景帝三年,与吴楚叛,国除,并入北海郡。寻复为淄川国治。后汉初,张步据齐地,都剧。建武五年,耿讨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