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州东北五十里之马跑泉,西南至境山镇,又南入于漕河。境山之北又有池浜沟,南流至州东北三十里。明嘉靖四十四年,黄河决溢于此。今淤。又新挑沟,在州东北八十里,州东北九十里有运铁河,宋所凿也。嘉靖中,复浚之合新挑沟,又西南合境山沟。《志》云:州西九里有九里沟,南通萧县之姬村湖,迤南出双桥,入永固湖及土形湖,循宿州西境徐溪口,历符离桥及灵壁县之孟山、睢宁县之高作镇,直至宿迁县小河口,约五百余里,向通舟楫。万历中,议疏此以宽州境水患,不果。

  安王陂在州西。宋元嘉二十八年,魏主焘南侵北还,驱南口万余,夜宿安王陂,去城数十里,江夏王义恭不敢击,即此。○牛角湾,在州北茶城下。明万历初,运河经此,既而运河繇茶城东南十里镇口闸合黄河,旧河遂淤。议者以其地平旷,河易泛溢,因筑坝以防之,谓之旧河坝。又东冷泉,在州北八十里,南流经州东北二十里之秦梁洪,又西流三四里为鸟嘴沟,入沛县界。《志》云:沟在州西北二十里,今淤。

  ○利国监州东北九十里盘马山下。汉元封初,从桑弘羊请,于沛县立铁官。河平二年,沛县铁官冶废。宋为利国监。乐史云:监本狄丘冶务也,汉属沛县界,今置利国监驿于此。又宝丰监,在州东。宋元丰六年,置铸钱于此。八年废。○广运仓,在旧城南三里,永乐十三年建,今圮于水。

  东镇州西四十里,亦曰安民镇。又州东南五十里曰房村驿,州北九十里曰夹沟驿,水驿也。州城南二里曰彭城驿,州南五十里曰桃山驿,州东北四十里曰石山驿,州城外曰黄河东岸驿,与利国驿皆为陆路所经。

  高冢戍在州西。《水经注》:同孝山阴有楚元王冢,高十余丈,广百步许,魏置戍于此。梁天监五年,张惠绍等攻魏彭城,围高冢戍,为魏将奚康生所败。或曰即亚夫冢也。《寰宇记》:范增墓在州城南,宋元嘉二十二年,魏主焘南侵至彭城,登亚夫山,以望城内。则高冢戍当置于此。○下磕戍,在州东南。刘宋泰始二年,薛安都以彭城降魏,诏张永攻之军于下磕,即此。又州境有胡村、十八里等寨,金兴定二年,红袄贼攻徐州之胡村寨。元光初,又袭十八里寨,即此。

  戏马台在州城南。高十仞,广数百步,项羽所筑。刘裕至彭城,大会军士于此。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主焘南寇至彭城,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梁普通六年,萧综守彭城,密降于魏,魏遣使鹿愈入城,将还,成景隽送之戏马台,北望城堑,谓愈曰:“险固如此,岂魏所能取?”盖未知综谋也。苏轼以此台为城南之重蔽,今为台头寺,有故塔在焉。○大彭馆,在州西南,唐时邮传所经,亦为迎饯之地,以古大彭国为名,咸通九年,庞勋作乱,杀观察使崔彦曾于大彭馆,即此。

  万会桥旧城东北三里。跨泗水上,以铁索维舟为之,水陆往来,皆集于此。俗名大浮桥。又旧城东北隅有云集桥,大河经其下,合于泗水,亦维舟为之,俗名小浮桥。

  萧县州西南四十五里,南至宿州百五十里,西南至河南永城县百八十里。古萧国。春秋时宋邑。秦置萧县。汉属沛郡。更始初,封光武为萧王,即此。后还属沛国。晋因之。宋为郡治。魏因之。后齐改为承高县,属彭城郡。隋属徐州。开皇六年,改曰龙城县。十八年,改曰临沛县。大业初,复为萧县。唐仍属徐州。宋因之,皆治故萧城。明万历五年,避河患,始迁今治,编户四十三里。

  ○萧城在县西北十里。古萧国。春秋时为宋附庸,萧叔大心之封邑。庄十二年,南宫万弑闵公,立公子游,群公子奔萧。宣十二年,楚伐萧,萧溃,即此。秦置萧县。二世二年,沛公与秦将司马尼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汉二年,汉王入彭城,项羽自齐还至萧,晨击汉军。自两汉以至南北朝,皆为萧县。宋元嘉二十八年,魏人南寇,拓跋建进屯萧城,时武陵王骏镇彭城,遣将拒之,为魏所败。魏收《志》:魏沛郡治萧县黄阳城,或谓之北城。《城邑考》:北城方九里,南去萧城二十里,相传萧子避暑城也,其南城即故萧国城。《北征记》:萧城周十四里,南临汴。今城方九里三十步,东南绕城,有隍,西北无隍。唐时县治北城,自宋以来治南城。明亦为萧县治,城周仅四里。万历五年,圮于水,乃迁治于三台山南麓,即今治也。

  杼秋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汉县,属梁国。光武封刘般为侯邑,明帝改属沛国。晋因之。后废。又扶阳城,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汉县,属沛郡。宣帝封韦贤为侯邑。后汉省。○永固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永固山下。元至大中,尝置县于此,寻省。今为永固镇。

  龙城县东三十里。《水经》谓之历龙城,隋因以龙城名县。又曹马城,在县西北七十里,相传曹操尝盘马其中,因名,中有古塔。○厥城,在县北。魏收《志》相县有厥城。或谓之厥固。梁大通中,兰钦拔魏萧城、厥固,是也。

  ○三台山在今城北。城东里许有龙蟠山,西一里曰虎踞山。又三仙台山,在旧城南一里。○大蒙山,在旧县东二十里,其相接者曰小蒙山、里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