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尝置乐昌县于此。

  新城州东八里,城西三里有土阜,屹然高大,谓之丘。魏安王十一年,秦拔丘,是也。汉置新县,属汝南郡。后汉建初四年,封殷后为宋公,国于新,曰宋公国,晋为宋县,属汝阴郡。宋齐因之。后魏亦为宋县。梁大通末,置陈留郡及陈留县,兼置陈州。东魏废州。隋初废郡。开皇十八年,改为颖阳县,属颍州。大业末废。今亦谓之颍阳城。近《志》云:颍阳城在今太和县西北四十五里。《水经注》云:宋公县在细阳西北也。

  清丘城在州东五十六里。梁中大通初,得淮北地,侨置许昌县,为北陈留、颍川二郡治。东魏因之。后齐曰颍川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清丘,属颍州。唐初因之,贞观初废。《志》云:城在颍水北岸,旁有清丘,因名。

  财州城州西南百十里。《隋志》:东魏置财州。后齐废州,置包信县。开皇初废。今有二土城,相去二三里,土人呼为东才城、西才城。又西三十里有永安城。《志》云:武德四年,于汝水北岸置永安县,属信州,寻废,其市井犹存。又北三里有县治子城。○黄城,在州东南百三十五里。梁中大通初,置黄城县,为颍川郡治。东魏武定七年,改置下蔡郡,仍治黄城县。后周郡县俱废。又屯城,在州西南百七十里龙项湾东。相传周伐南唐,筑城屯兵于此。又州南百十里汝水之阳有地理城。《志》云:元至顺中,置颍水县于此。至正间,刘福通作乱,县毁。

  ○金牛岭在州南百二十里淮水北岸,与朱皋镇相近。又七旗岭,在县南七十五里,北临谷河,有七旗桥,为往来通道。《志》云:州南八十里有金丘,在淮水傍。州东十里颍水北岸又有寝丘云。

  ○颍河在城北,自河南沈丘县流入境。《志》云:自河南鹿邑县,经太和县而至州城北。盖鹿邑、太和,俱与沈丘及州境相接也。自州而东,经颖上县至正阳镇入于淮,谓之颍口。唐咸通初,颍州大水,即颍河涨溢矣。宋绍兴十年,刘保顺昌,金人涉颍河至城下,为所败,既而兀术至,为三浮桥于颍河上,且毒颍水上流,金人饮之辄毙,及战,敌败走。《河渠考》:金人季年,河决大康,自颍西北陈州界入境,东南流经城北。元末,又自通许分流,一支入涡河,一支自陈州商水入南顿,混颍水东流过项城赵家渡,而入沈丘县境,历乳香台,过县北而入州界。明洪武八年,黄河分决入颍水,直至颍州北门外。正统十二年,河徙鹿邑,旧流遂绝。成化末年,黄河一支复通于颍,其后通塞不时,俗亦谓颍水为小河。今详河南大川颍水。

  淮水在州南百里。自河南固始县流入境,有水台湾,去州百余里,淮河经此,波流渐阔,又东入霍丘县界。唐天初,朱全忠侵杨行密,自颍州济淮,军于霍丘,即此处也。

  汝水在州南百里。自河南息县流入境。《志》云:汝水东北流,至桃花店入州界,又东至永安废县,环地理故城,至朱皋镇入于淮,亦谓之淮口。齐东昏侯时,陈伯之攻寿阳,魏汝阴太守傅永将郡兵救寿阳,去淮二十余里,牵船上汝水南岸以牛挽之直南趣淮,下船即渡,遂达寿阳处也。

  旧黄河在州西北。《志》云:明初自太和县流入颍,经州北门外,东流至正阳镇入淮。盖夺颍河经流也。正统十二年,上流淤塞,惟河南西华县境一枝入颍合流,后亦堙绝。《中都志》:今州西百四十里有界溪湖,长三十余里;州西北百五十里有白杨湖,亦周数十里,皆旧时大河所经,淤隔为湖。

  柳河州西五十里。自太和县流入境,合于茨河,又东至州西二十五里之茨河渡,入于颍河。又西茨河,在州西北六十里,合太和县新集以南诸水,至州西五十里废柳河驿,而合于柳河。○润河,有二,大润河在州南五十里,小润河在州南三十里,流至桃花店接大润河,又东南入颍上县境,注于淮。

  西湖州西北二里。长十里,广二里,颍河合诸水汇流处也。又张家湖,在州东三十里,颍水北岸,方六七十里。相传即古寝丘,后陷为湖。

  刺河自鹿邑东至州北,入颍河。

  清陂塘州南百二十里。引淮水灌田,为利甚溥。又椒陂塘,在州南三十五里。唐永徽中,刺史柳宝积所开,引润水溉田二百余顷。今有椒塘镇。○百尺曷,亦曰百尺堰,亦曰百尺沟。《元和志》:在州西北百里,俗讹为山阳堰,旧自河南沈丘县接州界。

  ○朱皋镇在州南百二十里。下临长淮,有朱皋渡,南至固始县六十里,为两境要冲。元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破颍州,据朱皋,攻罗山、上蔡等县。明正德六年,贼赵燧犯颍州,入朱皋镇,即此。今有巡司,属固始县。○永宁镇,在州东南百里,又东百余里即正阳镇也。周世宗伐南唐,至永宁镇,又东至正阳,即此。

  李村在州北。宋绍兴十年,金人围顺昌,为刘所败,移寨于李村,距城二十里,钅奇出奇兵袭败之,金人退十五里而军,钅奇复募壮士掩击,金人退屯老婆湾。或曰:老婆湾在太和县颍河北岸。《志》云:今州北十里有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