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命士良专兴修扑椿口,增灌东塘淀。泺今皆堙废。

  萨摩陂州东北五十里。陂周五十余里,有蒲鱼之利。又仵清池,在旧清池县东南十八里。《舆地志》:浮阳县有大连淀。北魏延兴初,淀水溢,注破仵清村,因潴为池。今名大梁五龙堂,其流西逾东光,东至海。齐乘以为古之胡苏河也。

  ○长芦镇即故长芦县。明初,置长芦都转盐运使司,在今州治西南,领盐课司二十四。在州境者十二,在山东青州府境者亦十二。每岁额办大引折小引盐十八万八百引有奇。又长芦巡司及递运所税课局,俱置于此。

  合口镇在州西。《水经注》:衡漳水过勃海建成县,又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又东北入清河,谓之合口。魏收《志》:浮阳县西接漳水,横水入焉,谓之合口。晋太元十三年,后燕慕容楷等将兵会慕容隆于合口,击叛将张申于高成,平之。隆安二年,魏拓跋得河北,置行营于中山,命拓跋遵镇勃海之合口,即此。建成,见前献县。

  盟亭在州南。《志》云:古燕齐分界处,二国尝结盟于此,因名。又州治东有狼烟台,相传周世宗备契丹,筑此以为边候。○郭桥,在县东。《金志》:清池县有郭桥镇,后废。又有郭疃镇,亦在清池县界。

  砖水河驿在州治西南,水驿也。洪武初置。漕舟往来,路必经此。

  南皮县州西南七十里。西南至东光县五十五里,西至交河县六十六里,东南至山东乐陵县百二十里。汉县,属勃海郡。景帝封窦彭祖为侯邑。阚る曰: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后汉为勃海郡治。魏、晋因之。后魏勃海郡亦治焉。隋初属沧州,寻属勃海郡。唐初属景州。贞观初属沧州。宋因之。城周三里,今编户九里。

  ○南皮故城在县东北八里。《志》云:《春秋》庄三十年,齐桓北伐山戎,缮修皮革,因筑城焉。项羽闻陈馀在南皮,因环封之三县,号为成安君。汉置南皮县于此。后汉建安八年,袁谭、袁尚相攻战于邺城门外,谭败,引兵还南皮。九年,曹操攻袁谭,拔平原。谭走南皮,临清河而军。清河,即卫水也。十年,操攻南皮。斩谭。《三国志》: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射雉南皮。皆此城也。宋白曰:南皮县西去景州六十里。县北有迎河,河北有故皮城,即汉勃海郡所理。

  高乐城县东南四十里。汉县,属勃海郡。后汉省。俗名思乡城,亦曰西乡城。又临乐城,在县南。汉县,亦属勃海郡。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光为侯邑。后汉省。郦道元曰:临乐,莽更名乐亭。《晋太康地记》:乐陵国有新乐县。即此城矣。又刘宋时,亦置新乐县,属乐陵郡。后魏因之。盖郡县皆侨置于青州高苑县界,非故城也。

  临津城县西南六十里。本东光县地,东魏置胡苏县于此,属勃海郡。高齐废。一云高齐置,后周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胡苏县,属德州。刘句曰:县置于胡苏亭,因名。唐武德四年,属观州。六年,改属沧州,又移沧州治焉。贞观初,沧州移治清池,胡苏县还属观州。十七年,州废,仍属沧州。天宝初,改为临津县。贞元二年,改属景州。州寻废,还属沧州。天五年,仍属景州。五代时,又改属沧州。宋初因之。熙宁六年,省入南皮县,为临津镇。今曰临津店。

  ○卫河县西二十里。自东光县流入境,与交河县接界,又东北流入沧州界。《河纪》云:县北卫河岸有大堤,自南亘北五十里,高丈余,东接沧州境,西接南皮境。卫河水涨,西境为患特甚。有郎儿口,向为泄水处。下流又有河,名曰盘河,东注于海。元延中,为屯军所筑塞。卫河泛溢,浸没民田,互相诘讼。泰定初,乃议开掘,截然中断二十余丈,水由中流,县境遂无水患。《志》云:郎儿口,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北去沧州三十余里。又冯家口,在县西北三十里,亦与交河县接界。县西南二十里,又有十二里口,皆卫河所经。又齐家堰,在县西北二十里,即卫河东岸。河流至此,湍悍迅急。万历十一年,修筑齐家堰堤,自东光县之北下口至冯家口,共计一千七百余丈。

  毛河在县南,东北流入沧州界。《唐志》:开元十三年,自临清县南开毛河入清池县,以泄永济渠之泛滥。是也。又县东南五十里,曰古黄河。县西门外有废胡苏河,县东南数里又有废王莽河。《志》云:县城北有古太史河。

  迎河在县城北,即卫河之支渠也。《水经注》:清河又东北,经南皮县故城西,王莽名县曰迎河亭。旧有迎河渎,自县境东流,入清池县界,合于浮水。今湮。

  ○曹公固县东南二里。旧《志》云:汉青州刺史隽不疑冢也。高五丈有奇。曹操攻袁谭,因冢为固,因名。又有观台,在县东四里,一名袁侯台,相传即袁谭所筑。曹操攻谭,谭败,被擒于此。县东二十五里,有射雉台,相传曹丕游南皮时筑。一名燕友台,丕尝宴集宾友于此也。

  魏家庄县西六里。元至正十八年,董搏霄守长芦,屯兵魏家庄,为山东群盗毛贵所袭,战死处也。又应桥镇,在县东南五十里。又东南二十里,有刁宫楼镇。又三十里,有旧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