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云:元至元二十一年置于椹川村,明洪武二十三年迁于旧县治。又涠洲巡司,在海中涠洲山上,洪武三年置。○横山堡,在县西北六十里,向设官军戍守。

  桐油驿在县城内。又县有城月驿。

  徐闻县府南一百五里。南渡海至琼州府百九十里。汉置县,为合浦郡治。后汉属合浦郡。三国吴为珠崖郡治。晋仍属合浦郡。宋因之。齐仍为郡治,又析置齐康县,为齐康郡治。梁、陈间,并徐闻县入焉。隋平陈,废郡,改县曰隋康,属合州,大业初属合浦郡。唐属南合州,贞观二年复曰徐闻县,寻属雷州。宋开宝五年废,乾道七年复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九十里。

  ○徐闻旧县在县西北。汉初置县于此。晋、宋以来因之。梁、陈间,并入齐康县。隋改隋康。唐曰徐闻。《城邑考》:县城旧在讨网村,元至元二十八年迁于宾村,俱无城。正统中,始筑土城。天顺中寇陷,又迁于海安所城。弘治十四年,复迁宾村,始筑石城。正德五年,增修。嘉靖十一年、十九年以后,屡经修筑。

  ○石门山县西北六里。高十余丈,周围十里,上有巨石,耸峙如门,山巅有潭,四时不竭,一名石门岭。又冠头山,在县东七十里,端耸如冠冕。又东十里曰屯云山,以云雾常蒙其巅也。又十里曰三原山,上有三原泉。○尖山,在县北九十里,尖耸出群山之上。县东北七十里又有石界岭,上有石卓起。

  小蓬山在县南三十里海中。前有海屿,名曰三墩。旧《志》:由此渡海四百里,乃至琼州。

  ○海县东南二十里。《志》云:海中有老鸡洲,抵琼州界仅四里,渡海至琼州折旋四百一十里。《舆程记》云:旧《志》谓由徐闻县而南,舟行四百三十里度海达琼州。今自雷州东海洋径达琼州白沙口,一日夜可至也。

  大水溪县东十里。源出县东北笼床山,至县东,有石滩,水声响急,其下旋洄为潭,深不可测,俗名龙潭,南流经海安所城东入于海。俗号石滩为灵山镇海滩。又古源水,在县东南十里。《志》云:源出潭田村,南流入海。○廉宾水,在县西北四十里。又西北十里为马鞍山水源出焉,南流合顿吞水,又南至老沙港入海。又迈胜溪,在县东四十里,溪水澄澈,下流亦注于海。

  ○东场镇在县西南滨海。有巡司。《志》云:洪武初置于迈谷村,二十七年迁于东场。又宁海巡司,在县东南。《志》云:洪武初,司置于县东,二十七年,迁于黎浦口。○{水口}磊驿,在海安所城中。其南有{水口}磊浦。宋雷州将王用降元言:州无粮,闻琼州欲供粮,而海道滩水峻急,止有{水口}磊浦可通舟楫,宜急守之。即此。又县北五十里有英利驿。

  附见:

  雷州卫在府治东。洪武五年建。○海康守御千户所,在县西百七十里,有城戍守。乐民守御千户所,在遂溪县西南百九十里。又海安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西南二十里。锦囊守御千户所,在徐闻县东百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皆隶雷州卫。

  ◇廉州府东至高州府二百六十里,南至海岸八十里,西至广西上思州界五百三十里,北至广西横州三百里,西北至广西南宁府三百五十里,东北至广西博白县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五千六百二十里,至京师九千六十五里。

  古百越地。秦为象郡。汉初属南越国,武帝平南越,属合浦郡郡治徐闻县。后汉因之始治合浦县。三国吴黄武七年,改曰珠官郡,寻复故。晋亦曰合浦郡。宋置越州《志》:泰始七年,置州,并领合浦、临漳等郡。齐因之《志》:越州治临漳郡,而合浦郡还治徐闻。梁为越州治《通志》:梁省临漳郡入合浦郡,还治合浦,仍移越州治焉。隋平陈,废郡存州。大业初,改为禄州,寻又改为合州,三年复曰合浦郡。唐武德四年,仍置越州亦曰南越州。贞观八年,改为廉州以郡有大廉洞而名。天宝初曰合浦郡,乾元初复曰廉州。南汉因之。宋仍为廉州亦曰合浦郡。太平兴国八年,改曰太平军。咸平元年复故。元曰廉州路。明洪武初改为廉州府,寻降为州,属雷州府。十四年,复为府,领州一、县二。今因之。

  府南滨大海,西距交趾,固两粤之藩篱,控蛮獠之襟要。珠官之富,盐池之饶,雄于南服。

  合浦县附郭。汉县,属合浦郡。后汉及晋、宋皆为郡治。梁兼为越州治。自隋、唐以后,州郡皆治此。明初省,洪武十四年复置。编户三十六里。

  ○廉州故城在府东北七十五里蓬莱乡。唐时州治此。《志》云:今治东十里有青牛城,古越州城也。《宋志》:越州,泰始七年立,领临漳郡,旧属廉州。《南齐志》:越州治临漳郡,本合浦北界,蛮獠丛居,略无编户。宋泰始中,西江督护陈伯绍猎其地,有青牛之祥。七年,启立为越州,增置百梁、龙苏、永宁、安昌、南流六郡,又割交广之临漳、合浦、宋寿三郡属焉。元徽二年,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以威服狸獠。梁废临漳郡,以越州治合浦郡。隋废郡,仍为越州治。大业三年,改州为郡,仍治合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