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县南二里。以当县治之南而名。其阴为鸣弦峰,相传舜南巡时尝弹琴于此峰。下为涵晖谷,谷有阳岛、飞霞岭、凌烟嶂、梦弼岩及桃花、栖云、潜灵三洞。山之阳有莲花峰,攒簇高耸,如莲花然。○金紫山,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其右则绵亘数十峰,自西北徂于南山鸣弦峰,壁立江浒。

  浈山县北四十里。县之主山也。相传尉陀筑万人城于此,今浈水经其南。又北二十里有龙头影山,山势雄峙,其下石壁玲珑,临清溪水,即浈水也。○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州以此名。

  皋石山县西南十五里。一名团山。在浈水西,崖壁千仞,猿猴莫上。又西南二十二里,曰太尉山,一名香炉峡。汉邓彪尝至岭南,召还为太尉,因名。《舆地志》:皋石、太尉二山之间,是为浈阳峡,两崖杰秀,壁立亏天,昔尝凿石架阁,令两崖相接,以拒徐道覆。由此南出至清远峡。宋嘉四年,转运使荣<黑>开峡至口,作栈道七十余间,以便行旅。其下矶石横截,水势湍急,名牯牛石,又名抄子滩。《一统志》:牯牛石,在县南十九里浈阳峡中,浈水为峡山所束,两石相抄,故名抄子滩。其下巨石横截,即牯牛石,为行舟之害。谚云:过得牯牛抄子滩,寄书归去报平安。言其险也。○尧山,在县西四十里,四面瀑布悬流,倾泻万丈。王韶之《始兴记》:尧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古大堂基十余处,谓曰尧故亭,父老相传尧南巡时登此。

  观州岭县东北五里。盘礴蜿蜒,登之可望一境。又有浈石,在县东北二十八里,一名赌妇石,东枕浈水。又弹子矶,在县北六十里,一名轮石山,高数十丈,壁立江浒,崖半有窝,高广数尺。

  麻寨冈县西十三里。唐末黄巢犯境,有虞夫人者,率兄弟及乡人拒巢于此,贼为之却。又蛾眉冈,在县西南五十里。《志》云:在旧含氵匡县南,高三百余丈,东西望如蛾眉。其西十五里有石莲冈,以形似名。又碧落洞,在县南十七里,石室深邃,旁有小洞,号云华洞。南汉主晟尝假宿于此。《志》云:洞南二里又有通天岩,横冈峻岭,奇胜万端。

  ○浈水县西十五里。自曲江县南流经县北浈山下,西南流出浈阳峡,又西南入广州府清远县界。县境群川皆流会焉。○氵匡水,在县西南四十里。一名湟水。自广州府连州境东南流入县界,经废含氵匡县,又南流入广州府清远县界,而会于浈水。

  泷头水县南十里。源出翁源县翁山,经象冈流至此,亦谓之翁源水,与泷水合。泷水,即武水之别名,浈水合于武水,故兼有泷水之称。其地险隘。宋潘美伐南汉,由韶州进克英、雄二州,次泷头,刘遣使请和,美疑有伏兵,乃挟使,速渡诸险,是也。○隆水,在县东六十里,源出县东百四十里之羊岭,东南入翁源水。又沱水,出县东南九十七里茗茶山,北流合翁源水。又县有风水,出县北二百里重岭下,南流入于浈水。

  清溪县北六十里。岑水自翁源县流入界,经龙头影山与曲江水合,γ流三湾,环山而潴,澄澈可鉴,故曰清溪。清溪驿以此名。○滑溪,在县西一里,源出县西旗山,南流合浈水。又桃溪,在县西四十里,源出崇山。溪上多桃,因名。又西有桂溪,源出旧含氵匡县之五山,旁多桂树,因名。又有凤溪流合焉。俱注于罗溪。罗溪,即氵匡水之别名也。

  ○氵匡浦关在县西南。《唐志》:浈阳县有氵匡浦故关。又清溪镇,在县北百里,有巡司,洪武二年设,有将军寨、箭筒径等处,防三板滩诸贼巢,清溪驿亦置于此。又象冈巡司,在县东百里。氵匡口巡司,在县西南五十里,扼大小罗山、陈、黎二峒之吭。又县西有氵含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浈阳驿,在县西南四十里。《舆程记》:自清溪驿南行百里,至浈阳驿,又一百二十里而至广州清远县之横石驿。

  跌牛石营在县西二十里。《志》云:县境旧有金皂口、虎尾径、鱼梁埠、燕石、麻埠、丹竹径六处戍兵。嘉靖三十四年,议以跌牛石为适中地,因置营于此,增设官兵,倚为重地。○虎尾径营,在县北五十里,清远西山犭寇出没,道每经此,旧有戍兵,后并于跌牛石营,仍调兵驻守。又县境有大庙、黎峒、杀鸡坑、流寨、鹿子矶、波罗坑,及黄寨、大塘、沙口埠、三板滩、望夫岗、石尾、大平等十余营,又有榄坑隘,俱拨兵戍守。《志》云:县境江道,上达韶阳,则有高桥、观音坑诸营,弹压上游;下通广海,则有口、大小樟、杀鸡、蚊虫诸营,控制浈峡。其犭山则有杉木角、黄茶山。

  乐昌县府西北八十里。西至连州阳山县百八十里,西北至湖广宜章县界百五十里。汉曲江县地。梁置梁化县,属始兴郡。隋平陈,县属广州。开皇十八年,改曰乐昌县。唐武德四年,县属番州,寻属韶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十五里。

  ○乐昌废城县西南二里。《志》云:秦时任嚣所筑,置戍兵于此,后废。隋为乐昌县治,后又移今治。《城邑考》:今县城,洪武二年筑。成化三年,复修城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