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流。《志》云:自凤皇山而北,为石龙、椠峒诸山,其南为随峒、翼峒、官山诸山,延绵环绕,群犭错居,周百余里。○马衔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其南有金花岭,攀跻而上,高百余仞,众山环列,莫计远近,顶有巨石,泉流石隙,如马受勒,山因以名。其泉下注为上、中、下三龙潭,皆清澈深杳。自山而北为合沟、合门、秀石、三龙诸山,皆山犭盘据处也。

  罗琴山县西二十五里。高三百余丈,周八十余里,泉峰攒列,四面相似。《志》云:山东面为罗琴,西为磨刀,南曰射龙,北曰茶水,皆险峻,中各有犭,上有龙潭,四时不涸。又郎官山,在县西六十里。又西有箭干、鹿围诸山,皆高峻。又有虎头山,在县西百二十里,近太平驿。○望夫山,在县西百六十里,周四百余里,接电白县界。稍南为铁帽顶山,最高峻,岩洞纡回,狼犭恃为天险。相近者曰鸡笼山,旧尝调神电卫军驻守。又梅峒山,在望夫山北,高二百余丈,周百里,上多梅,接阳春县界。

  石坑山县西北六十里。数峰相接,犭居其中,接阳春县界,恃为藩翰。《志》云:石坑东北为乌石山,为两霖山,为罗岭,为盘龙山。又有珠环山,亦与阳春县接界。

  石鹤山县东南三十里。其东为那湖、香炉、苏峒、南坑诸山,皆险峻,为犭所据。又琨山,在县东五十里,高三百余丈,周四十里,有峰如卓玉。又紫萝山,在县东南九十里,高四百余丈,周六十余里,一名烟萝山,亦名瑞灵山,接新宁县界。○北津山,在县南三十里,其对峙者为南津山,夹峙海口,自东堤海而西,延袤数里。二山之间有独石,高十余丈,周四十余里。山出海口二里,其下渊深不测。《志》云:北津山外捍奔潮,内卫村陌,邑之外藩也。又有银坑山,在南津山侧,高三十余丈,周二十里,有十八井,相传宋南恩州知州余久大鼓冶于此。稍西有马母山,在大海中,去县五十里。

  海陵山县西南七十里大海中。周三百里,列为数峰,高三百余丈。旧名罗洲,又名罗岛。其中峰名草黄山,其东为平章山,下有平章港,受海陵涨潦,以达于海。宋末,张世杰败于崖山,将西趋占城,复谋入广,回舟舣此,飓风大作,世杰取瓣香,登舵楼祝天,赴海死处也。明洪武四年,官兵追败海寇钟福全于海陵山,即此。《郡志》:海陵西南为马鞍山,下为<同戈>船澳,西北为鹤洲山,海陵巡司置于此。又西北为麻龙渡山,四面皆大海也。○三汲山,在县东南大海中。又东有小镬、中镬、大镬三山,皆在大洋中,相去数十里。大镬高二百余丈,望之如覆釜,因名。

  高岭县北六十里。有石洞,洞门迂曲,仅容一人,内宽广容千人。泉出其下,响如鸣珂。昔人避贼于此,贼不敢犯。其中又有一洞,石壁峭削,不可上下,乡人名为铁城。《志》云:县北四十里有麒麟冈,八所军屯在焉。○斜岭,在县东九十里,昔为官道所经,蹊径险恶,盗贼藏聚。正德九年,改营通道,避险就平,人以为便。又退前岭,在县西五十里,以两山耸拔,行者难前而名。或作退钱岭,以地旷人希,商贾经此,多被劫掠也。又县西百三十里有王公岭,地名西山径,旧累石不通,缘崖艰苦。万历四十八年,参将王杨德始辟岭路,行者便之,因名。又丞相岭,在县西南六十里,高百丈,周十里。宋丞相留正绍兴中尝为阳江尉,游憩于此,因名。

  望海冈县南六里。高百仞,周四五里,为县治之案山。又峡冈,在县东南二百里,高二百五十丈,周三十里。两冈对峙。

  ○海在县西南。宋白曰:恩州滨海,地蒸湿,当海南五郡泛海之路。自广泛海行数日,方登陆,人惮海波,多由新州陆路云。《海防考》:繇县南双鱼城,历海陵山,过北津港,至海朗城,为县之门户。由大澳而东北,即新宁县界,中有柳渡三洲、大金门、上下川,俱倭寇停泊处。春汛秋防,皆有水师哨守。《志》云:县南北津外,名曰镇海,自此东屈而北,可达新会、东莞、广州,西转而南达高、雷、廉、琼,商运咸取道焉。

  漠阳江在县城西。自阳春县东南流,历受泉水,其势始大,入县界,至县西北三十余里麻桥,岐分二派。东流至县北十余里,激为龙渊,亦名龙涛水。至城西,亦名鼍江,亦曰恩江。南流二十五里汇为石潭。其西流随地得名,亦曰黄江,亦曰牛马海,亦曰蛟龙环。又东南流合于石潭,至县南北津港入于海。《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阳春、阳江众水皆由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盖东南大海港口皆乱石,舟可行者仅仅丈余,必候大潮始进,故海寇不敢睥睨也。

  莲塘河县东六十里。源出恩平界白马山,一名琨水。曲折流经县东北百里那龙村,曰那龙水。过莲塘驿,曰莲塘河。又经县北六十里合门山,山夹莲塘水,对峙如门也。南流六七十里,至县南十五里尖山渡,合于漠阳江。《志》云:县东北那吉峒有那吉水,九十里至篱竹径,有篱竹径水,皆流入琨水。

  麻水县西三十里。出罗琴山,流经县西南四十里丰头港入海。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