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改置始建县,旧治拥思水。圣历二年,移治荣祉山,即是县也。宋初,仍属陵州。咸平四年,废入井研县,为始建镇。《郡志》:始建废县在仁寿东南三十里,盖境相接也。又晋末侨置江阳郡,寄治武阳,齐、梁因之。刘句曰:井研县,东晋置江阳郡,魏改置浦亭。是也。

  ○铁山县东北六十里。出铁刚利,诸葛武侯取为兵器。宇文周保定二年,铁山獠叛,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总管陆腾进军讨之,一日下其三城,招纳降附者三万户,即此山之獠也。○磨王山,在县南三十里。旧《志》云:山绵亘广远,接嘉、眉、荣、隆四州之境。又井镬山,在县北二里。山俯临镬井,因名。

  ○宴嘉池县北五里。井镬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萦带县北,邑人多游宴其上,因名。《志》云:县无长川巨浸,有堰百余,池塘四百余,皆储诸山溪之水以溉田。又研井,在县南七里,县因以名。其相近又有思陵井。

  资县府东南三百里。东至内江县百二十里,西北至资阳县百里。汉置资中县,属犍为郡。后汉建武十一年,岑彭等伐公孙述,述使其党悉兵拒广汉及资中,即此。晋仍属犍为郡,宋齐因之。梁亦为资中县。后周改置盘石县,并置资中郡,又自阳安县移资州治焉。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州为资阳郡,唐复改郡为资州。天宝初,亦曰资阳郡。乾元二年,复故。寻又置安定军于城内。宋亦曰资州,仍治盘石县。元州县俱废,明玉珍复置资州。明初降州为县。县无城,今编户十三里。

  ○盘石废县县治北三里,即后周所改置县也。隋、唐以来,皆为州郡治,元省。《北史》:周保定二年,资州盘石人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总管陆腾率军讨击,破斩之。而蛮子复反,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导,蛮獠畏威,承风请服。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云。《宋志》:盘石县有盐井一,铁冶八。

  月山废县在县西。刘句曰:本资中县地。隋义宁二年,置月山县。唐属资州。宋乾德五年,废。又丹山废县,在县西北二十里。唐贞观四年置,属资州。六年,省入内江。明年,复置。宋乾德中,与月山同废。又银山废县,在县东四十里,亦义宁二年置,属资州。宋乾德中,废为银山镇。今有银山巡司。○龙水废县,在县西南八十里。隋义宁二年,析盘石县地置,属资州,有溪水屈曲蟠拥犹龙。又有龟山,依山陇为城。《志》云:隋置县于龟龙溪。是也。宋宣和二年,改龙水为资川,寻复旧。淳二年,县废。今为龙水乡。又《唐志》资州城内有安夷军。贞元二年,西川帅韦皋奏置军于此,维制诸蛮,是也。

  ○重龙山县治北二里。Β盘屈,隐若龙转。上有天池,大旱不竭,乃资中之胜也。一名四岩山。东岩在城东三里,西岩在城西六里,皆奇胜。其北岩又有泉曰君子泉。又盘石山,在县西北一里,后周以此名县。又西北五里曰丹神山,丹山县以此名。旧《志》:县北二里又有醮坛山,《盘石迁治记》云珠江流前,丹神拥后,灵岩蟠其右,醮坛据其左者也。醮坛,盖重龙之支阜矣。

  玉京山县西南五十里。峭险壁立,插天连云。上有观曰太霄,一名玉清山。又灵岩在故龙水县西三里,即《迁治记》所云灵岩蟠左者也。

  ○珠江在县治南,即雒江所经也。自简州东南流入境,又东四十里为资江,水深百尺,为群川总会之所,流入内江县界。《志》云:县境有蒙溪、鸳鸯、石桥等堰六十一处,皆分引珠江,下流以溉田。○罗泉井,在县西百二十里,产盐,有盐课司。

  ○龙泉隘在银山镇,镇北为杜家沟,有龙泉洞。万历中,奢崇明作乱,据重庆,西犯成都、泸、叙,诸郡邑望风瓦解。内江之卑木镇、资县之龙泉诸隘口俱失。贼遂向成都,败官军于资阳之九泉山。○珠江驿,在县治东一里,水道所经也。

  内江县府东南四百三十里。西至资县百二十里,北至潼川州安岳县九十里。汉资中县地。后汉置汉安县,属犍为郡,后废。后周置汉安戍,寻改置中江县。隋曰内江,属资州。唐、宋因之。元省,后复置。明初改今属。城周九里,编户一十六里。

  ○清溪废县县东北八十里。汉资中县地。后周为盘石县地。隋末,分置牛な县。唐初,属资州。天宝初,改名清溪。宋乾德五年,废入内江县。《志》云:县治西二里,有内江旧县。又宋绍兴末,尝置安夷军于内江云。

  ○将军山县北八十里。唐初夷獠扰掠,将军薛万彻讨之,屯兵于此,因名。又铧影山,在县西二十九里,有二泉更流迭止,与晦朔相为盈缩。

  三堆山县西二十里。尖峰插汉,中江所经。又县东南七十里,有石笋山。下圆上锐,耸峙云表。形家以三堆为邑之天阙,石笋为地轴云。○化龙山,《志》云:在县西二里,山极幽胜,一名翔龙山。又县南二十里,有高峰山,滨江有洞,曰会真。

  ○中江县城西北五里。自资县流入,即雒江也。径资县为资江,至此为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