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古路苍苍入鹫峰,烟霞断隔往来踪。时将真偈灯前课,每与游僧竹下逢。满架瑶函藏贝叶,远村山色绚芙蓉。闭门宴坐尘缘息,又听云堂起暮钟。”“满迳苍苔过客稀,疏钟才动暝烟飞。轻敲竹院残僧返,乱落松花一鹤归。夜静石灯分佛火,春寒山罽借禅衣。上方万籁已俱寂,但有经声出翠微。”
  庆城寺 在南津坊。《三山志》:“本王延曦第,既即伪位,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祥符三年,赐今额。有高丽铜佛像、二石笋、小木塔。”皆闽王时,高丽所献。万历《府志》:“今废。”
  法海寺 在左三坊。《闽都记》:“旧名罗山,本孟司空宅。初,寺在城南,五代闽徙于城西。晋开运二年,迁今所,为兴福院。宋祥符中,改今名。明嘉靖间,举人高叙废为宅,后入蓝侍御济卿家。万历已亥,侍御孙圻舍为寺。有罗山堂、金积园、万缘堂诸胜。”[HT6SS]明赵世显《法海寺》诗:“赵岐读书处,仍作法王居。忽对三花树,还思十载余。闲云禅榻静,清磬佛堂虚。为爱珠林胜,尘缘积渐疏。”陈价夫《罗山馆早秋》诗:“木柝声残莫杵哀,邻家白苧已先裁。浮云半掩无诸郭,落日斜横金粟台。槁叶满阶风乍起,繁霜入户雁初来。小山芳草青如剪,岁晚应悲白露催。”谢肇淛《过法海寺》诗:“当年甲第倚云开,此日惊登般若台。金地已成新法界,罗山还属旧如来。春深别院无歌舞,水落寒池有劫灰。二十年前读书处,题名强半没苍苔。”曹学全《法海寺》诗:“净业门中好是闲,尘缘俗念不相关。谁为长者称流水,更约高僧在半山。惠远昔传开社胜,遗民何意值时艰。举头绿树浓阴甚,坠向僧房片石间。”徐火勃《集罗山》诗:“强扶病骨陟危峦,此地徘徊转觉安。寺里客过辰屡换,林中僧话岁将残。坐于石笋何妨暝,行到梅花别是寒。漫借禅灯照诗思,东方月色出檐端。”
  法性院 在南津坊。《三山志》:“开运三年置。初,闽王作东西二宅,为诸子居,此其东宅也。其子延钧僭伪,建为宫。后南唐兵攻城,李仁达指天自誓,兵退,愿以宫为院。初,院在南台,至是遂迁其额于此,仍号‘千佛南禅院’。”与东、西、北禅,时号为四禅院,久废。
  圆明院 在左二坊,九仙山南。《三山志》:“周显德五年,伪臣李延谔所造。天禧三年,改圆通禅寺,天圣二年,改通为明。有小华山、野意亭,详《古迹》。廓然台、清辉阁。”《闽都记》:“今废。”
  报慈崇因经院 在左二坊。宋太平兴国间建。《三山志》:“本潮州刺史李彦晖故宅。”[HT6SS]有《记》云:“彦晖从王氏起光州,以功出镇越台,分符潮郡,遂赏兹宅。及太平兴国初,归款,乃曰:幻质无常,终归坏灭。因舍为寺。”
  嘉福院 在左三坊。《三山志》:“大中祥符四年建。初为众香院,后改今额。有鳌顶峰,陈状元诚之肄业之所。院久废。
  九仙天王院 在左三坊。《三山志》:“天禧间建。崇宁间,为崇宁观厨宫。建炎元年仍旧。”明林敏《天王院》诗:“珠宫隐上方,载酒一乘兴。雨歇瀑水凉,云归古树暝。忘机野禽狎,发咏山鬼听。坐对月明时,空山响烟磬。”
  普光塔寺 在甘棠坊。《闽都记》:“宋建。旧有塔五级。明洪武间,增为七级。宣德间,毁,寺仅数楹。正统间,居士夏普明居其中,结坛。普明死,仍复为寺。明徐[HT6,7”SS]火勃《普光寺》诗:“门邻阛阓久凋残,法界重兴得宰官。半笈白虫经卷乱,数行青蚓篆烟寒。宋朝画佛昏尘壁,蜀国流僧咒古坛。明月满空凉似水,渐移梅影上幡竿。”谢肇氵[KG-*2]制《普光寺》诗:“偶随清磬掠鸡园,黄叶声中佛火昏。古殿烟埋金碧相。空坛云湿宝花幡。庵因近市无闲地,僧为休粮不出门。茆榻竹房相对话,也胜车马日喧暄。”
  东禅寺 在易俗里,梁大同间建。《三山志》:“郡人郑昭勇捐宅为之,在白马山上。旧名净土,唐武宗废为白马庙。咸通十年,僧惠箴居之。及夜禅定,有戎服若拜而辞者,是夕,或见白驷乘之。观察使李景温因撤祠为寺,号东禅净土,钱氏号东禅应圣。大中祥符八年,赐号东禅寺。崇宁二年,因进藏经,加号崇宁万岁。绍兴十年,改报恩广孝,为徽宗焚修,张丞相浚为请,仍移漏泽园,寺有生祠。十七年改“广”为“光”,有《大藏》,米芾书额,有《大藏经》版,侍郎陈赐劝造,有画像。徽宗御书。《闽都记》:“明成化三年重建,改名东禅宝峰禅寺。寺中有放生池、芙蓉阁、清阴亭、东野亭,郡守蔡襄书额。”唐周朴《东禅寺》诗:“瓯闽此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后论贤。爬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纟延。鹳鹊尚巢顶,惟堪举世传。”宋李弥逊《东禅开堂》诗:“闽山多胜地,列屋栖高禅。妙供积香苾,宝华散金莲。往时入鄽手,来见住世缘。辽辽百年后,慧炬无复然。我公具正眼,为续旃檀烟。诸方坐老衲,具足世法船。少开迷云昏,氛埃遂澄鲜。我来偶相值,杖屦参高[HT6,7”SS]车并。拈花起一笑,归去夸林泉。从兹竹林下,饱饭纵横眠。”程师孟《上巳游东禅寺》诗:“出城林迳起苍烟,白马遗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