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弟欲推以嗣
 之者心所同也而独取锺元子者以锺元方歌
 鼓盆子失恃而徐嫂愿为之母也子失母而
 得母崇我乏嗣而得嗣锺元得遂其嗣兄之心而
 相我思皇于兄若弟若侄三处系情一朝释然所
 称一事而众美具也墓侧六载草木尽枯四君
 所同也锺元君苦节凌霜昆仲嘉与共为固穷
 则弟有志而兄所成也即今之立嗣兄为弟耶
 弟为兄耶总之互相为而非各自为也天下事
 相为则治自为则乱故四君懿美未易更仆即立
 嗣一端亦见全体也

本朝
畿辅人物志序          王崇简
畿辅人物志征君孙北海先生所论著也先生自予告
 归第闭门养重拥万卷书搜讨古人予时一过之深
 堂萝径之中几榻萧然图书在列未尝不相对忘反
 复营退谷于西山当松粒春新柿林霜老先生携笈
 其间輙经时月数年如一日也撰述既多以斯志属
 予序之予既得卒业而叹曰此非先生闲居自适之
 作乎抑何义正而例严也止于几辅以其近而易稽
 断自明初不事久远而不可考其有书有不书不以
 所不知而失实也昔龙门着史记所称尝过某处见
 长老云云或称予于某善故得闻之予于某之子之
 孙善之类皆据其实而书之以传信昔者先生出宰
 大邑入为谏官留心人物谘诹中外之间其公卿大
 夫贤否是非之实与夫前哲流风遗事之在人耳目
 者皆日属月累而识之今复博综前人所载以及章



  奏志表诸文或得诸后昆遗裔之所传说详论约取
  俾其人瑕瑜不相掩虽贵显而无称不以録有一言
  一行之可传即山泽布衣之伦汲汲焉采之而不遗
  呜呼时代迁流昔之人得丧毁誉久而不传或传而
  讹易世而后浸以零落有不能知其姓字者况乎是
  非之隐邪正之微乎记事之书葢可少乎哉先生之
  勤勤斯志亦惧其久而失实湮没而不可复求也其
  于甲申之变冦偪城下守御之百僚不得与闻独
  二三阉人哃喝要挟遂致君崩国此先生之所见而
  知之尤不能已于欷歔太息而三致意者焉予以为
  斯志也非惟可以藏之名山大壑之间方当
圣天子博览典故嘉意于前世将立一代之史旁罗遗乘
  取其因人而可以知其事因事而可以论其世闻见
  眞而鉴戒正者莫善于此矣以之备纂述成全史所
  益固不大哉岂独为先生闲居论著以自适之书与
   杨忠愍先生家训序      刁 包

 尝读魏郑公传而深有感于良臣忠臣之分也忠愍
 杨先生所遭遇者圣明也而乃同龙逢比干不获为
 良臣尚论者未尝不悲其遇而怜其才陈几亭曰国
 朝人才自王文成而外莫若杨忠愍噫知人哉虽然
 几亭之知先生也以才愚之知先生也以学学以济
 才然后临大事而不乱葢征诸家训矣家训者先生
 临命之前一日援笔直书以训其家者也方是时系
 徽墨而寘丛棘明知旦夕人耳而从容暇豫为忠臣
 若无以异于为良臣岂非其学有大过人者与先生
 之学本苑洛韩先生韩先生远祖横渠近宗泾野其
 学得关中嫡派在留都为大司马时先生以属吏北
 面焉其于朝闻夕可之道讲习葢有日矣夫朝闻夕
 可其道莫着于易繋辞云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此太极图所为以此终篇者也先生从苑洛先生受
 乐书而知六律之理与八卦相通遂玅契乎始终之
 旨始若终岂有他哉生死而已矣生若死岂有他哉



 昼夜而已矣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是故可生亦可死
 其从容暇豫为忠臣无以异于为良臣者有以也然
 则天假之年先生之学何必不嫓美文成而岂徒以
 其才与之相颉颃哉昔文信国凛凛大节日星为昭
 而吊古者未免以夷齐之志掩程朱之学愚于斯文
 正统中备言之先生成孔之仁取孟之义与信国异
 世合符人皆知之至于渊源所自则未之或知也故
 特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先生一代才人亦一代
 学人也先生有孙讳远条字蕃升英年称选士克世
 其家常繇金容诣祁出家训问序言愚于先生曾孙
 为十世之好义不可辞故因几亭陈先生之言而进
 之
  杨妇贞烈序         刁 包
 杨氏妇征君先生之仲女也归范阳杨士丙子城
 陷率其子若女暨乳母王氏投井死或以贞名或以
 烈名表其实也然则贞与烈异乎曰否贞固所以烈

 也贞之说莫备于易而发明妻道则专在坤卦坤之
 彖曰利牝马之贞又曰安贞吉杨氏妇能以贞为安
 故不以井为危其烈烈而死不冺冺而生也岂非牝
 马柔顺健行之义乎吾尝仰稽六经春秋诗节妇各
 一若烈妇则诗不经见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惟宋
 伯姬一人而已伯姬死于火杨氏死于水或以此疑
 于贞吉之说是又不然何也圣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