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藉以消泄且海潮自闸内

 逆流遇天时亢旱则引流灌溉沟洫通而水利溥沧
 青静海天津数百里斥卤之地尽为膏腴之壤矣至
 沿河一带堤工大半低薄应饬及时修筑髙厚仍令
 总督将玩忽河官叅处以警将来此治卫河之大略
 也至东西二淀跨雄霸等十余州县广袤百余里
畿内六十余河之水于西淀经霸州之苑家口同
 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汇为东淀盖羣水之所潴
 蓄也数年以来各淀大半淤塞惟凭淀河数道通流
 一经暴涨不惟淀河旁溢为灾凡上流诸水之入淀
 者皆冲突奔腾漭泱无际总缘东淀逼窄不能容纳
 之故也故治直之水必自淀始凡古淀之尚能存
 水者均应疏浚深广并多开引河使淀淀相通其已
 淤为田畴者四面开渠中穿沟洫洫达于渠渠达于
 河于淀而以现在淀内之河身疏瀹通畅为众流之
 纲经纬条贯脉络交通而不竭蓄而不盈而后圩
 田种稻旱涝有备鱼鳖蜄蛤萑蒲之生息日滋小民



 享淀池之利自必随时经理不烦官吏之督责而淀
 可常治矣周淀旧有堤岸加修髙厚无堤之处量度
 修筑其赵北苑家二口为东西二淀咽喉赵北口堤
 长七里现在板石桥共八座俱应升髙加阔并于易
 阳桥之南添设木桥一座堤身加髙五六尺桥空各
 浚深丈余毎桥之下顺水开河直贯柴伙淀而东苑
 家口之北新开中亭河近复淤塞应疏浚深广其上
 流玉带河对岸为十望河旧道应自张清口开通由
 老堤头入中亭河苏桥[三岔河]达于东淀庶咽喉
 无梗尾闾得舒可无冲溢之患矣子牙永定二河以
 淀为壑淀廓而后河有归亦必河治而后淀不壅此
 治二河之法所当熟计也子牙为滹漳下流清浊二
 漳发源山西至武安县交漳口流经广平正定而
 滹沱滏阳大陆之水焉蔡沈禹贡注云唐人言漳
 水独自达海请以为渎可知天津归海之水以子牙
 为正流其余诸水皆附之以达于海者也夫以奔腾

  注海之势遮之以数百里纡回曲折之堤河身淤垫
  髙于平地两岸相距不过数丈旧时支港坌流一槩
  堙塞欲其不冲不泛安可得乎考任邱旧志子牙下
  流有清河夹河月河皆分子牙之流同趋于淀今宜
  寻求故道开决分注以缓奔放之势永定河俗名
  浑河其源本不甚大所以迁徙无定者缘水浊泥多
  河底逐年淤髙久之洪流壅滞必决向洼下之地其
  流既改故道遂堙盖水性就下无定者正其所以有
  定也今应于毎年水退之后挖去淤泥俾现在河之
  形不致淤髙庶保将来不复迁徙二河出口俱在东
  淀之西淀之淤塞实由于此 臣  等面奉
 谕令引浑河别由一道此
圣谟逺照经久无之至计也今应自栁岔口引浑河稍
  北遶王庆坨之东北入淀子牙河现由王家口分为
  二股今应障其西流约束归一两河各依南北岸分
  道东流仍于淀内筑堤使河自河而淀自淀河身务



 须深浚常使淀水髙于河水仍设浅夫随时挑浚毋
 令淤塞两河淀内之堤至三角淀而止盖三角一淀
 为众淀之归宿容蓄广而委输疾但照旧开通逐年
 捞浚二河之浊流自不能为患而万派之朝宗可得
 安澜矣此廓清淀池调剂二河之大略也再各处堤
 防冲溃甚多应俟堤内水泄兴工修筑其髙阳河之
 柴淀口河身南徙旧河淤塞断流应速挑浚复其故
 道新河之南界连任邱有古堤一道亦冲溃数殷以
 致任邱西北村庄尽被淹没鄚州一带通衢亦宛在
 水中现今任令详请开挑淀堤消泄亦应俟水退之
 后照旧修筑并垫髙行路以便往来又新安之雹河
 自西折东遶县治之南入淀而徐河入漕河复自
 刘家庄泛滥而下新安正当二河之冲毎遭漂没之
 患应于三台村南开河一道引漕河之水入雹河
 由县之正北入应家淀南岸筑堤以县治凡县属
 之大小溵淀俱可以圩田种树甚为有益凡如此之

  处不少尚须逐一查勘并天津海口
 京东
 畿南等处统俟来春查明具
 奏谨将勘过情形绘图恭呈
御览伏乞
皇上睿鉴指示 臣  等未敢擅便谨
 奏
   请设营田专官事宜疏    怡贤亲王
  窃周礼遂人所掌畎遂沟洫浍川之制甚备涝则导
  畎之水递达于川旱则引川之水注于畎此所以岁
  不能灾也今南人沟洫之制虽不如古然陂堰池塘
  为旱涝备者无所不至北方本三代分田授井之区
  而
 畿辅土壤之膏腴甲于天下东南滨海西北负山有流
  泉潮汐之滋润无秦晋岩阿之阻格豫徐黄淮之激
  荡言水利于此地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者也宋臣



  何承矩于雄鄚霸州平永顺安诸军筑堤六百里置
  斗门引淀水溉田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