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宋庆厯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自魏之北至
   恩冀干宁入于海是谓北流自魏恩东至徳沧
   入于海是谓东流今冀州及南宫枣强皆宋时
   北流之所经也迄熙宁二年从宋昌言程昉议
   开二股以导东流而北流闭元丰四年河决小
   吴埽复北流而东流淤哲宗绍圣初复浚二股
   而北流又闭至元符二年东流断絶河竟北流
   及金章宗明昌五年河决阳武而东恩冀之流
   始涸
 武强湖 在武邑县西北即武强渊也与武强县接
  界
  武强渊西南之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其名耆
  宿云邑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
  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
  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
  治东北半里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





  郎君渊耆宿又言邑沦之日令子东奔又陷于此
  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
  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
  注衡河谓之张平口 水经 注 
  武邑县武邑湖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元和 志 
  武强湖在武邑县北三十里后魏皇始三年曽移
  武强郡治于此郡县皆以此名 名胜 志 
 北沼 在衡水县西南二十里夏秋水涨通于横漳
 杜村沟 在衡水县西南十里旁有洼地二十余顷
  明弘治中开此沟以泄水患寻淤正徳间复疏通
  之民获种植之利
 葛荣陂 在冀州西南二十里
  信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刺史李兴公
  开引赵照渠水注之 唐书地 理志 
  荣攻信都时盖筑此陂以灌城 方舆 纪要 
 赵照渠 在冀州东二里




 堂阳渠 在南宫县西二十里堂阳镇即堂水故渎
  也唐景龙初开引巨鹿县诸水以灌田
  堂阳应劭曰在堂水之阳 汉书地 理志注 
  堂阳西南三十里有渠自巨鹿入县境下入南宫
  景龙元年开 唐书地 理志 
  堂阳渠即古堂水也在南宫县南二十里 方舆 纪要 
  渠开自唐景龙初引巨鹿北下诸水入县溉田数
  百顷 南宫 县志 
 通利渠 在南宫县西五十九里唐延载元年开以
  溉田
 小河渠 有二皆在南宫县东渠旁地极膏腴民有
  种植之利
 羊令渠 在衡水县南二里
  衡水南一里有羊令渠载初中令羊元珪引漳水
  北流贯注城隍 唐书地 理志 
 圣井 在武邑县西北三十五里龙堂村每旱祷雨





  以瓶悬井之半瓶中有水雨即应
赵州
 洨河 在州南五里自正定栾城县流入又东达宁
  晋县合葫卢河
  洨河在赵州南五里自栾城县流经此下流达宁
  晋县葫卢河 方舆 纪要 
  州南有安济桥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漫经
  桥下东流始成渠近河田亩咸资灌溉 旧志  
 清水河 即元氏县之北沙河也自元氏县经栾城
  入州境至州东南五里与洨河合
 槐河 在州西南源自正定府赞皇县经元氏县入
  髙邑县界俗讹为淮河又曰黒水又东经州西南
  亦曰白沟河又东入柏乡县界曰野河又东入宁
  晋县葫卢河
  槐水出赞皇山 隋图 经 
  髙邑县黒水一名淮河发源于赞皇经元氏东流




  入县境 名胜 志 
  赵州平棘县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二十五里
   元和 志 
  野河在柏乡县西北五里一名淮水源自赞皇县
  东流厯元氏髙邑赵州始入县境又东抵宁晋县
  入葫卢河 方舆 纪要 
 午河 在柏乡县西十里东南流经县北合于野河
  午河源出太行之麓绕县正南故以午名 名胜 志 
  午河源出临城县西北诸山东南流入柏乡境又
  东经县北三里下流合于野河 方舆 纪要 
 新沟河 在柏乡县北二十五里故城镇南源自高
  邑县南榆栁村流经县界合野河昔时槐河诸水
  每逢霖潦往往泛溢元元贞间柏乡令鲁贞始开
  此沟以泄水民获树艺至今赖之
 滏阳河 在隆平县东俗呼清水河自顺徳府任县
  流经县界又东至宁晋县与漳河会流入葫卢河





  滏阳河厯曲周隆平入大陆泽俗呼为清水河 名 胜 
   志  
  滏阳河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
  十里至宁晋之铺头又十里至宁晋县孝口漳滏
  遂合流为一 磁州 志 
   按滏阳旧于曲周入漳康熈二十三年漳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