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之长贰提举河防长垣之令佐勾管河防事
   金史河 渠志 
  兰阳仪封之河旧出其县北与长垣东明分水元
  至元中河屡决汴梁遂出兰阳仪封之南而长垣
  东明界中无河矣 禹贡 锥指 
  长垣县南六十里废东明县南五十里皆有黄河
  故道 明一 统志 
   按黄河自金明昌五年南北分流元世祖至元
   时会通河成河始全入于淮不经府境明万歴
   五年荆隆口决而长垣东明复被河患盖亦一
   时溃入之水非河之正流也
 瓠子河故道 在开州南
  元光之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使
  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壊于是久之不事




  复塞后二十余岁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
  子决天子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羣臣从
  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卒塞瓠子而导河
  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史记河 渠书 
  濮阳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汉元光之年河水南
  决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
  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
  焉平帝以后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显宗诏王景
  治渠筑堤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塞瓠子之水絶
  而不通惟沟渎存焉 水经 注 
  濮阳瓠子口在县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 寰宇 记 
  瓠子口在开州城西南二十五里 明一 统志 
 屯氏河故道 在大名县东南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
  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元帝
  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絶 汉书 沟洫 




   志  
  大名县屯氏河俗名毛河 寰宇 记 
  大名东南有屯氏故河 明外史 地理志 
 六塔河故道 在清丰县东南三十里 详大河 故道 
 西湖 在开州西南
  旧时河流汇入积而成湖夏秋时弥漫甚广后渐
  浅涸然犹渟流荡漾周数百亩 方舆 纪要 
 张家泽 在大名县东二里鱼藻繁衍冬夏不涸昔
  有县令张珩者结庐读书泽上因名 方舆 纪要 
 长罗泽 在长罗县北
  吴佑年二十每牧豕长罗泽中 后汉书 吴佑传 
  长罗县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 水经 注 
 髙鸡泊 在元城县界唐中和末宰相王铎出为义
  昌节度使过魏涂刼之于髙鸡泊即此
 胡栁陂 在开州东南五十里接山东濮州界五代
  梁贞明四年晋王存勖与梁军大战于湖栁陂即





  此
 西渠 在府城西
  大名县西渠唐开元二十八年刺史卢晖移通济
  渠自石灰窠引流注于城西夹水制楼百余间以
  通江淮之货故有西渠之名 寰宇 记 
 鸡爪渠 在清丰县东宋绍圣初河决内黄吴安特
  请开清丰口鸡爪河以泄水势即此
 鳯沟 在长垣县西四十里
 莲花池 有四一在大名县东二十里一在南乐县
  东十八里一在南乐县西北三十里一在开州城
  内儒学后
 三角潭 在大名县东十五里方塘百亩岁久不涸
  或以为龙湫也建龙王祠于其上祷雨辄应
 白水潭 在大名县西五里
  大名县白水潭林树交荫菱荇纵横为近郊之胜
   名胜 志 




 白龙潭 在魏县西漳水汇流处
  干宁三年李克用自将击魏败魏人于白龙潭 五 代 
   史唐 纪 
 傅家潭 在南乐县西北四里周约二里许
 黄龙潭 在清丰县南三十五里断堤之间约二十
  余顷
 余家潭 在东明县东十里北曰长潭南曰圆潭相
  去一里许
 黒龙潭 在开州西南大旱不竭俗称龙湫又有莲
  花潭在黒龙潭南三里方五六顷每秋水泛溢则
  二潭水相通
 阎家潭 在长垣县东南六十七里明正统十四年
  河水决入县境回流冲啮因成此潭弘治五年筑
  堤环之潭西七里曰牛家口东三里曰大冈皆筑
  堤以防决溢处又毛家潭在县东南十五里
 寒泉 在开州南即卫风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也通典泉在濮阳东南濮阳废县在今州西南二
  十里
 御井 在开州治南
  御井泉极甘洌宋真宗驻跸时所饮之井
 琉璃井 在长垣县荆冈集年久砖近水者色如琉
  璃故名
宣化府
 桑干河 源出山西大同府马邑县桑干山自山西
  天镇县流入西宁县与蔚州分界径县南二十里
  又东径顺圣城南又东径宣化县南界又东径保
  安州南至州东南二十里与洋河合为燕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