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有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千载而下始有是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旱暵不待暴尪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洎像教复兴邑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盖彰是教之不可泯其大要如此
   三会寺
在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院
在昌期乡唐武德元年建
   灵岩院
在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龙泉院
在昌期乡唐咸通七年建院有泉一泓许能出云雨以苏旱干疑有龙在焉因以名国朝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赠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具载龙泉之异其略曰一斛之水甚微龙托之而神濡为膏泽以福于人而佛祠托之以兴余不尽载
   静乐院
在常乐乡唐正 【 本字犯 仁宗嫌名】 观元年建
国朝熙宁四年重建见进士徐龟蒙所作记
   丰源院
在安乐乡梁正 【 本字犯 仁宗嫌名】 明二年建
   沙硎院
在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 【 按武宗方毁天下佛寺不应当时所建或地僻乡民私立不然年代传误也】
   新定院
在安乐乡建隆二年建
   主教院
在长乐乡后唐清泰二年建
   清泉院
在长乐乡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华寺
在青溪乡旧名永泰不知所建年代寺有宝大二年乡嵒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判依执押字及有宝大三年睦州请僧住持帖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 【 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别见事志】
国朝政和三年以犯
哲宗陵名改今名
   惠明院
在仁寿乡云蒙山旧名云蒙庵绍兴元年僧楚月诣
行在所陈请得临安府废额归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县人方闻所题石刻
   神景尼寺
在县东唐大中元年建
   龙岩尼寺
今废
   静居尼寺
今废
  祠庙
   城隍庙
在县内东偏
  真应庙
在县内其神方储相传后汉时以贤良方正仕和帝后为洛阳令卒赠黟县侯立庙名洛阳唐垂拱四年为狄梁公焚毁后邑人复立之
国朝政和七年县人方适方奕与父老状其灵异列于转运使转运使为请于
朝赐今额其后裔方誾方闻今皆历显官
   南部行事庙
在县西相传为方储之兄名侪后汉时封关内侯补南部行事在任有恩及民因为立庙
   都督庙
在县前渡南濒江相传为方储弟俨后汉时为大都督既死为立庙其后见梦于人人为更庙于南山因名都督山
   五龙庙
在县东五里相传其神为方储之子名观之
   宋齐印相公祠
在昌期乡相传齐邱尝避地居此终焉按齐邱晚为李璟放于青阳缢而死不知此何据且为何神也今一乡多宋姓自言皆其后裔祠有灵异乡民岁时祷祀焉
   乌龙庙二
一在清平乡寻凤里按章岷所作乌龙山庙记载邵仁详之先因石勒之乱渡江有名敷者尝为东阳太守敷之孙曰坦仕为新安令宋元嘉二年卒葬青溪邑之现王山时有相其墓者曰后当有王侯之封宋齐闲使望气者占之因断其地脉复有相者云犹当出阴中王唐正 【 本字犯 仁宗嫌名】 观中仁详以处士为建德令周光敏所害后为乌龙山之神卜宅之吉至是果验本庙在乌龙山下而此庙之神疑为坦也庙有碑刻元佑三年乡民邵宗旺等舍山林以奉远祖仁安灵应王盖指为仁详别庙也
一在太平乡庙亦有碑大中祥符五年所刻载仁详清平乡人既被害归其柩寻凤里葬焉前庙乃即其地此庙为邵诏者所建亦仁详之后裔其文词浅俚不足录今两乡岁时各于其庙奉祀焉
   何侍郎庙
在安乐乡庙有碑载神为何姓而不著名谓其先从晋过江卜居新安仕陈文宣帝位吏部侍郎以谗见戮太建二年立庙按陈文帝之后为宣帝宣帝即位改元太建今曰仕文宣帝而以立庙于太建其说乖戾余载年代尤差互皆不足考证后列何姓者数人当是共立庙以祀其先借为此官称尔然传世既久亦不必毁云
   项仙姑庙
在蒙福乡耆旧相传项氏姊妹自其家归宁临流欲渡无船因以帔为梁而过后人名其地为渡渎
  山
   雉山
在县西南一里周回七里四十步旧经载新安记云郡西南渡水一里余有山如凤立雉蹲因以为名隋尝取以史县
   都督山
在县南即方俨尝所居也山因以得名
   灵岩山
在县东北六里周回十二里旧经载地理志云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因名龙山唐元和元年观察使牒改今名
   迈山
在县西北六里旧经载新安记云其山重迭迈于诸山故以名今观山形盘礡连延四面诸山皆若相向
   南来山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山势自北来南故以名
   东泉山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旧名覆船取山形之似其南出泉三派并东注唐元和中观察使牒改今名
   重坑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有二坑故以名
   蔗山
在县东四十二里中闲平地二顷故老相传云昔人于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