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延庆禅院后唐长兴中义州刺史刘再金以宅建晋天福六年赐名资圣禅院后唐同光二年建天福二年赐名普安禅院梁正明五年建尼院至宋皇佑四年始为应天院廨院
次北敦厚坊
隋有观王杨雄宅
次北修义坊
北抵城晋司空裴楷墓
从南第一曰时泰坊
隋有通远桥跨漕渠桥南通远市周六里市南临洛水有临寰桥唐有放生池其南即上林坊之地续添此坊水北仓本梁太祖宅开平元年号大昌宫敬翔兴创编遗录云竟不施行乃以为太仓兴福尼院太子太师致仕宋彦筠以宅建汉干佑三年赐名
其东时邕坊
隋有苏威宅唐有郯王府本郑贵妃宅其南即上林官园之地唐户部尚书致仕崔俊宅严因院晋天福七年公主建尼院九年赐名至宋[淳]化三年改为僧院广顺洪福尼院晋天福七年建周广顺元年赐名[弘]福至宋避庙讳改
次北立行坊
隋有宇文述宅唐有大圣真观水北巡检使廨上东门草场其东北有土台俗传云晋石崇宠姬绿珠墓而韦述记不载疑非是
次北殖业坊
晋司空王戎墓封演见闻录曰王戎墓隋代酿家穿傍作窖得铭曰晋司徒尚书令安丰元君王公之铭铭有数百字然则古人葬者已有石记其铭今尚存数十字俗传为朱买臣墓非是卫国寺唐神龙二年节愍太子建以本封为名会昌中废光化中复建有小院十一广顺洪寿禅院梁干化二年建周广顺二年赐名
次北丰财坊
北抵城唐有薛元超宅
东城之东第五南北街凡五坊
按五坊之内比唐多教业一坊然教业亦旧坊名
从南第一曰教业坊
按其地乃唐毓材坊其南即教弩场之地长兴保庆尼院本泰山庙地梁正明五年建后唐长兴二年赐名中有慈氏阁俗曰阁子寺
次北毓材坊
其地乃广德懋坊之南半坊之地隋洛阳县廨居此西去宫城八里又有李雄宅大云寺后魏建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唐正观三年复徙于此长寿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后唐同光二年重建今小院七
次北德懋坊
次北毓德坊
唐有洛阳县廨斗富台今洛人相传云石崇王恺筑会之所而韦述记不着疑妄
次北审教坊
北抵城唐有王晙宅
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凡五坊
按五坊之内比唐多赐福教善二坊而易教业之名
从南第一曰积德坊
隋曰游艺坊尽一坊为杨素宅宅有沈香堂按其南即温洛之地唐有司农寺输场长松营太平公主园
次北赐福坊一
续添本教业坊之南半坊之地隋有长孙炽宅天女尼寺唐正观九年建景福寺武后改天女会昌中废后唐同光二年重建今有小院二十九
次北教善坊
续添亦教业坊之地
次北兴艺坊
唐有麟趾尼寺金谷府
次北通远坊
北抵城按明皇杂录曰开元中乐工李龟年能歌特承顾遇于东都通远坊大起第宅僭侈踰于公侯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裴晋公度购得之移于定鼎门别庐号绿野堂
右洛水之北东城之东坊三十二
按萧颖士集兴敬里有秘书少监赵骅宅骅字云卿子宗儒相德宗而韦述记无兴敬坊疑后改之
元河南志卷二
 成周城阙宫殿古迹
河南府古城特众书谓周公召公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者所筑乃周王城即武王谓为天室定鼎于郏鄏之所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者所筑乃成周下都周处殷民两城东西相去四十里而王城西近涧水南临洛水平王东迁宅是灵王时谷洛斗将毁王宫是已盖谷水即涧水也至隋炀听苏威言南当伊阙东去王城五里为宫大业十三年遂平毁王城而皇城处城西偏外筑宫城宫城东复为东城又南跨洛水北踞邙岭大为罗城而洛贯其中以象天津号紫微城唐五代宋因之其留守分司御史台漕运使司河南府河南县皆在水南金于正大初筑城东临瀍水南仍承福门迤东西据东城之西故皇城北缩于东城之郛仅一里为中京金昌府置留守司凡官署公廨悉自水南徙入实今府城也周下都至敬王避子朝之乱迁居之以其狭小晋魏舒会诸侯毁狄泉而大之有南北宫汉高祖欲都此听娄敬张良之言遂都长安至光武竟都之历魏晋元魏皆以为都唐日尚佳今为邱墟矣大抵周召营卜之城今皆夷荡或半存兹辑洛阳志至城阙宫殿乃为详着之庶几后人易喻云又云王城即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言毋远天室者周公成王成其志召公实先经理之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为朝会之地周公留后治之至平王东迁都此
周书曰周公作大邑成周于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制博物记曰王城方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望洛水北至郏山春秋左氏传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杜预曰郏王城也按周书云成周盖误当为王城也
面有三门凡十二门南城门曰圉门东城门曰鼎门
帝王世纪曰东南门名鼎门盖九鼎所从入
北城门曰干祭
春秋左氏传昭二十四年晋侯使士景伯莅问周故士伯立于干祭而问于介众杜预曰干祭王城北门介大也郦元水经注曰子朝之乱晋所开也
余名不传每门三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涂阔二十步王宫当中涂之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王宫有五门曰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宫有六寝前曰路寝余五寝居后总曰燕寝
东北一寝春居之东南一寝夏居之西北二寝秋冬居之中央一寝季夏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