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入江,如风马牛不相及。高氏混而一之,诚谬矣。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会贞按:《左传 定四年》杜《注》,但言水出新城昌魏县。《释例》,水出新城昌魏县东南发河山。郦所本,而节去昌魏县,此西南当依《释例》作东南,《释例》发河山当依此作发阿山。《山海经》郭《注》亦作东南发阿山,可证。昌魏县详《沔水》篇筑水下,彼作魏昌。盖山异名也。会贞按:今保康县西南八十四里,有望夫山,与房县接界,其东南有霸王河出焉,即沮水之源也。
沮水东南流,径沮阳县东南,守敬按:宋置县,属汶阳郡,齐、梁因,在今保康县南。
县有潼水,东径其县南,下入沮水。会贞按:宋置潼阳县,取潼水之阳为名。今本《宋》、《齐志》并讹作僮。今有歇马河,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至南漳县西南,入霸王河,或以为沮水北源者,盖即潼水也。
沮水朱无沮字。赵改上水字为沮,属此句。戴增沮字。又东南径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守敬按:下言高安县居汶阳郡下,故径汶阳郡北,即是高安界也。当以北字断句,赵氏分郡字以上为大字,北字以下为小字,与下文不相应矣。郡治锡城,守敬按:《寰宇记》引颖容《释例》谓《春秋》麇国在当阳,
此锡城或即春秋之锡穴,字变作锡,然郦氏于《沔水》篇叙锡穴,则不以此当之。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守敬按:谓义熙初分新城郡,立汶阳郡也。高安县则分临沮立。《齐志》桓温平蜀,立汶阳郡。《舆地纪胜》引《元和志》晋义熙置高安县。《寰宇记》,晋安帝立高安县。《舆地广记》义熙初,置高安县及汶阳郡。《宋志》称何《志》郡县并新立,非也。据此《注》郡治即县治。《一统志》谓齐移郡于县治,在今远安县北。西表悉重山也。守敬按:今远安县西,与东湖县分界处,有大山闲之。
沮水南径临沮县西,守敬按:汉县属南郡,后汉因,魏属襄阳郡,晋因,宋、齐、梁复属南郡。在今当阳县西北。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为名。守敬按:《续汉志》临沮《注》引《荆州记》,西北三十里有清溪。《隋志》,当阳有清溪山。《寰宇记》,滥水,即清溪源也。清溪在远安县南六十五里,源出清溪山下,冬夏无增。《鬼谷先生传》云,楚有清溪,下深千仞,其水灵异。今清溪水出远安县西南三界岭,而有青山在岭东十余里清溪北,殆即此《注》所指之山也。寻源浮溪,奇为深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朱作岳,《笺》曰:疑作阜。赵仍作岳,戴改
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 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朱《笺》曰:疑作苦。目不周翫,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守敬按:盛弘之《荆州记》文仅见此。《文选 郭景纯<游仙诗>》,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注》引庾仲雍《荆州记》,临沮县青溪山东有泉,泉侧有道士精舍,景纯尝作临沮县故《游仙诗》嗟青溪之美。[一七]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守敬按:今清溪水自远安县东流,又东北至当阳县西北,入沮河。沮水又屈径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守敬按:沮阳郡不见他书,当是晋置旋废,故《宋志》无之。
沮水又东南,径当阳县城北。戴、赵城上增故字,守敬按:非也。此与下故城别一城,故城谓之东城,正对此城言也。《史记 高祖纪》当阳君黥布,《索隐》引韦昭曰,南郡县名,则秦已置县,属南郡。两汉、吴、晋、宋、齐、梁因。此城即今当阳县治,下称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据《御览》一百九十二引盛弘之《荆州记》,当阳县东南有麦城。是宋时已移治于此矣。城因冈为阻,朱城上有县字,戴、赵删。北枕沮川,朱枕讹作抗,戴、赵改。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守敬按:《通鉴》汉建安十三年《注》引宋白曰,汉当阳旧城,在今县北。参观之当在东北。道元与宋白,各举其一耳。在绿林长 南,守敬按:《舆地纪胜》引此《注》作栎林长 。考《寰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当阳
东有栎林长 。《通鉴》汉建安十三年,《注》引《荆州记》同。是郦本盛说,当作栎林。又《御览》五十七引盛弘之《荆州记》,江陵[当作当阳。]县东百里,有绿林山,茂林蓊郁。襄阳大路经由其西,所谓当阳之绿林也。则当阳别有绿林山。故《舆地纪胜》引《元和志》云,绿林山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栎林长 在长林县西北九十里。而《舆地广记》竟混而一之,谓绿林山即当阳长 ,误矣。此作绿林亦浅人误改。《方舆纪要》,长 在荆门州西北,近于当阳之北。长 即张翼德横矛处也。会贞按:《蜀志张飞传》,先主背曹公,依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追先主,及于当阳之长 。先主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无敢近者。梁章巨《三国志旁证》,《张飞传》作益德,《吕布传 注》引《英雄记》、《周瑜传 注》引《吴录》及《杨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