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潍水。」涵芬楼影宋本(乙十一行本)正作「潍」。张瑛《资治通鉴 校勘记》校同。今按:此亦「潍」字亦作「惟」之一例证。《日知录》卷三十一云:「其字或省水作维,又或从心作惟,或省系作淮,总是一字,举《禹贡》维甾其道,《汉书 地理志》又作惟为例。」则章《校记》,似不必云当作「潍」,既非讹字,但云潍、惟通用亦可。
 [四四]「开门直出,慈引马至城下」 按:原文「外」字属下句读,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今标点本如此,故删外。《疏》引《慈传》此节而钞变其文,不尽相同,但开门直出,自是城外,不必割下句字属上。熊氏不录朱《笺》所引《吴志》,朱《笺》则曰外围,于义为通。
 [四五]「应劭曰:故莱夷维邑也。太史公曰:晏平仲,莱之夷维之人也」 按:标点本《史记 管晏列传 正义》引应劭云:「故莱夷维邑。」《汉书 地理志》标点本作「故莱夷维邑」,异。今据《史》马迁语标点作「莱夷维」。
 [四六]「李氏《元和》、乐氏《太平》、王氏《元丰》诸《志》,又皆无曲成治水之目」 按:《元和志》无曲成县,《寰宇记》卷二十掖县下有曲成故县云:「汉县,废城在今掖县东北六十里,晋改为曲城,大业二年废,武德四年复,六年又废。故《地形志》东莱郡有东西二曲城。《晋志》青州东莱国有曲
城。《续汉志》东莱郡有曲成侯国。《九域志》无曲成。」其有者皆不言治水。全说是也。
 [四七]「《魏书 地形志》东莱郡长广县有沽水」 按:《地形志》光州长广县有沽水,而东莱郡在长广郡之前,全氏偶误。
《水经注疏》卷二十七
   后魏郦道元撰
       宜都杨守敬纂疏
                 门人枝江熊会贞参疏
  沔水上戴删上字。赵云:丐音勉,丐音。盖沔水之沔 丏,不 丐,今文多误,不可不辨也。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王刻本作谷口。守敬按:又考《后汉书 岑彭传》及《法雄传 注》、《通鉴》汉高后三年《注》、《寰宇记》引此《经》,并作谷中,与各本合。
沔水一名沮水。守敬按:《汉志》武都郡,沮,沮水出东狼谷。《说文》则云,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郡国志》同。]《水经》从之。是沔水即沮水,故郦氏释《经》谓沔水一名沮水。然此水实东汉水之别源也。《元和志》,沮水出顺政县东北八十二里。今曰上沮水,出略阴县北境山。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守敬按:阚骃《十三州志》文,仅引见此。《广韵》,沮洳,渐湿也。县亦
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一]朱出上无水字,戴、赵增。守敬按:县见《漾水》篇仇鸠水下。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赵脱流字,云:按《汉志》武都郡河池县,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秦、陇之大川。而《漾水注》又有河池水,出河池北谷,西南入浊水,别是一水也。守敬按:《水道提纲》,浕水出西北山,东南流,与上沮水会,盖即此水,非《注》下文之浕水也。汉置沮县,属武都郡,后汉、三国、[先属魏,后属蜀。]晋因,永嘉后入氐,在今略阳县东北一百十里。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朱此十八字讹作《经》。戴改《注》,赵改同。会贞按:《通鉴》晋宁康元年,梁州刺史杨亮,遣子广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注》晋盖阻沮水列戍以备秦。戍在今沔县西北。今上沮水自略阳东南流,至沔县西入汉。《禹贡锥指》,宋开禧二年,金人陷大散关,叛将吴曦退屯置口,即沮口也。所谓沔汉者也。会贞按:《漾水》篇有东西两川,受沔汉之名语。《华阳国志》二,始源曰沔,故曰汉沔。疑汉沔本作沔汉,为郦所本。《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守敬按:《西山经》云,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海内东经》又云,汉水出鲋鱼山。郭氏即以嶓冢之汉水释之《寰宇记》,顿邱县有鲋鰅山。《皇览》云,颛顼冢在濮阳顿邱城外[二]。《北堂书钞》九十二引《山海经》,汉水作濮水,水在濮阳,正颛顼葬处,似为得之。然郭、郦所见本已误。此条再改。东北流得献水口。会贞按:《注》文献水即下庾仲雍所称之水,郦意谓自汉出之口也。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
汉水。会贞按:庾仲雍《汉水记》文,详见《漾水》篇,是水即彼篇之通谷水也。汉水又东北,合沮口,赵据胡渭校删汉水二字。孙星衍云:东北当作西北。守敬按:原文俱不误。同为汉水之源也。会贞按:《经》以沮县沔水为汉源,而《禹贡》嶓冢之漾尤正源,故云同为汉水之源。故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朱此讹作北,赵据《汉志 注》校改,全、戴改同。会贞按:见《汉志》沔阳县下。孔安国朱孔上有故字,赵同,戴删。曰:漾水东流为沔,守敬按:孔《传》东下有南字,此依《禹贡》省。盖与沔合也。守敬按:汉即沔,郦氏因上从《经》以沔水别为一源,谓出嶓冢之水合之,故此释《传》说,参以己意,谓漾与沔合。至汉中为汉水,守敬按:此句亦孔《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