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赵章改漳,云:漳水,即漳头水,互见《阴沟水》篇。戴删也字。守敬按:此枝津亦注涡,即《阴沟水》篇所谓沙水枝津,上承沙水于思善县,世谓之漳水者也。一水东注,守敬按:此又接上 沙水正流。即濮水也。朱濮讹作注。赵据《春秋分记》改云:即《春秋传 注》所谓夷田在濮水西者是也。戴改同。俗谓之父水也,朱父讹作欠。赵改云:《寰宇记》城父县下云,父水在县东四里,受漳水,南流经县入蒙。《水经》云,沙水支分东注。戴改艾。守敬按:《九域志》作欠水,与此同。又《地形志》秣陵下作次,与欠形近,则欠字似是。然《寰宇记》本郦说作父,父水因城父得名,较合。故赵从之。戴作艾,则父之讹也。《金史 地理志》作殳,[六〇]亦父之讹。此沙水正流,乃《乐史》引《注》,误指为支分东注,致赵氏亦为所惑。此上数行,细针密缕,非悉心剖别,不易解也。互见下。东径城父县之故城南,东流注也。朱东字讹在南字上,也讹作之。赵同,戴乙,改。会贞按:李兆洛《凤台县志》,此《注》当有讹脱。《淮水》篇,夏肥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径城父县故城南。濮水即沙水之兼称,得夏肥之通目矣。则此枝津濮水,即指夏肥水,东径城父县故城南之文,亦彼此相应。第不当云东注,又不当云俗谓之欠水。今考《注》不误。夏肥水自沙出,前文云,又东,高陂水东出焉,指夏肥水出言也。此上但以沙水分出之章水为枝津,至一水东注以下,皆 沙
水正流,与夏肥无涉。乃李氏据《淮水注》以此为枝津濮水,指夏肥。不知彼《注》言,夷田在濮水西,意以沙水即濮水,夏肥自沙水出,亦即濮水也。又沙水径城父故城南,夏肥在沙水南,亦得言径城父故城南。《注》中如此者甚多,不得执为一水之证。李《志》甚精核,其疏明郦《注》者不少,此条误认沙水正流为枝津,与《乐史》同,故驳《注》文,一往皆谬。兹特辨之,免贻误后人。
又东南过山桑县北。
山桑故城在涡水北,沙水不得径其北明矣,《经》言过北,误也。会贞按:《阴沟水》篇,北肥水径山桑县故城南,北肥之南为涡水,涡水之南为沙水,是沙水于山桑,北隔涡水,并隔北肥,足见《经》言过北之非,故郦氏辨其误。
又东南过龙亢县南。会贞按:县详《阴沟水》篇。
沙水径故城北,朱脱径字,戴、赵增。会贞按:故城盖指龙亢,然涡水在沙水之北,尚径龙亢故城南,沙水安得径其北耶?则北当从《经》作南,又或别一故城,非县治也。又东南径白鹿城北而东注也。会贞按:城当在今怀述县西。
又东南过义城县西,戴改城作成,下同。守敬按:不必改,见下。南入于淮。
义城县故属沛,后 九江,守敬按:两《汉》、《晋志》作成,《后魏志》作城,成、城通。郦氏往往从当时之制。汉县属沛郡,后汉蜀九江郡,魏因,晋属淮南郡,后省,后魏复置属临淮郡,在今怀远县东北十
五里。沙水东流注于淮,谓之沙汭。京相璠曰:楚东地也。守敬按:《说文》所谓楚东沙水,盖亦指此。《注》上文引许说,此引杜说,盖故以示博。《春秋左传 昭公二十七年》,楚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守敬按:《左传》吴伐楚,围潜,楚救潜。左司马沈尹戍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令尹子常云云。杜预曰:沙,水名也。守敬按:杜《注》文。
校记
 [一] 「《通典》,登封有五渡水」 按:《通典》百七十七河南府洛州领县但有告成(汉阳城县,武则天改)及登封(汉崇高县亦则天改),五渡水在登封下,「登封」,原作「阳城」,误,今订。
 [二] 「《史记 楚世家 集解》……引杜亦同」 按:标点本《史记》卷四十第一七〇四页,《集解》作「钧台坡」,误,当作陂。
 [三] 「拒阳人杜窋,即拒陵也」 按:此不辞。「杜窋」下当增「拒阳」二字,窋字句绝。拒阳即拒陵也。标点本《魏书 地形志 注》四,洛州上洛郡有拒阳县,《校记》引杜窋事。
 [四] 「《地形志》临颍有殷汤城」 按:标点本郑州下临颍县,《校记》引杨《疏》,但未径改「殷汤」字,矜慎。《疏》义迂曲。
 [五] 「《齐书 礼志》言,王沈《魏书》无志」 按:《南齐书 礼志 序》言:「●、王沈、陈寿、孙盛并未详
也。」故《疏》云无志。陈寿,《三国志》本无志。
 [六] 「《史记 魏世家 集解》作宋公县」 按:《集解》引徐广曰:「郪丘,一作廪丘,又作邢丘。郪丘,今为宋公县。」
 [七] 「是郦所本,然实误也」 按:《史记 秦本纪》昭王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魏世家》安厘王九年秦拔我怀,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六国表》:魏安厘王九年(秦昭王三十九年)秦拔我怀城。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廪邱。据《表》,秦取郪丘(廪丘),取怀(邢丘)非同年。又据《秦本纪 集解》(四十一年取邢丘、怀)徐广曰:「邢丘在平皋。」裴骃案引《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更名邢丘曰怀。」则邢丘即怀。《正义》引《括地志》「故怀城,周之怀邑,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