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即酸水也」下此句,与《疏》首重复,故删。
[九] 「咸宁二年」 按:《晋书 武帝纪》:咸宁三年一月徙封太原王,据改「二」字作「三」。
[一〇]「在晋阳县东五里」、「《寰宇记》在县东南五里」 按:检《地形志》无「在晋阳县东五里」七字,
当删。又《寰宇记》平晋县下云:本汉晋阳县,属太原郡,至后魏并不改。据此,善长时仍为晋阳县。熊《疏》在县东南五里上当增「今平晋」三字。
[一一]「晋中行穆子」 按:事在鲁襄公十八年,中行献子荀偃,非其子穆子,熊氏误记,今订。
[一二]「《元和志》邬城泊在介休县东北二十六里」 按:原文此下有:《周礼》:并州之薮曰昭余祁,即邬城泊是也。
[一三]「《注》云呕夷祁夷也」 熙仲按:《周礼 职方氏》郑《注》云:「呕夷,祁夷欤?」孙仲容《正义》引李惇云:「呕夷非祁夷,曰『欤』者,疑而未定之辞也。」杨《疏》改「欤」作「也」,失郑《注》意。
[一四]「《字林》亦作,音同旧音误」 熙仲按:音同下,《释文》原有「《传》云: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即太原县也。邬藏宜以邑为氏,音于庶反,旧音误。」按:旧音指乌反而言,陆氏意应音于庶反。段玉裁《说文 注》云:「乌户、于庶,南朝鱼,虞敛侈之别,无所为是非。」下文「侯甲水径邬县故城南」,郦《注》云:「渭之邬水,俗亦名虑水,虑、邬声相近,故因变焉。」可与此条参证。
[一五]「中都水出焉」 按:检《寰宇记》引《山海经》,无「中都水出焉」语。
[一六]「司马彪《郡国志》同,戴删下句有字,非也」 按:司马彪《志》但云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无子推庙,与袁《志》不全同。又袁《志》绵上聚上多一「有」字,子推庙上无之,戴氏删去绵上聚上「有」字,以句首一「有」字贯下举三者,文理较是。熊氏非之何耶?
[一七]「桥死于中野」 按:毕沅校本《吕氏春秋》引梁履绳曰:桥死疑是槁死,《御览》无此字。按桥为槁之讹,槁字一作桥。马融《长笛赋》有挢揉。《考工记》槁有二音,刘音苦老反,沈音居赵反,作挢为沈音。
[一八]「然则有道为司徒属官,当倒互」 按:熊说误。此句当读宋冲以司徒辟(句),有道征,皆不就。沈钦韩《疏证》云:「司徒府所举有道。」是也。敦朴有道与贤良方正在汉官仪同为特征。
[一九]「《寰宇记》引作偏」 按《寰宇记》晋州洪洞县下云:「左右悉结成桥。」
[二〇]「声绝则水竭」 按:《寰宇记》四十三引作「泉涸」。
[二一]「斋三日」下、「三月」上钞脱一行 按:其文曰:「亲自剖竹,有朱书曰:余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共十八字,当补。
[二二]「全删杨县二字」 按:全氏七校本与戴同。
[二三]「晋羊舌大夫叔向邑也」 按:此语见刘昭《注》,非《志》文。
[二四]「《元和志》黑山今名乌岭山」 按:聚珍本作「乌头山」。杨盖据《一统志》转引。《元和志》别有乌岭山,在岳阳县东,冀氏县西。《寰宇记》云一名牛首山。乌头、牛首疑以形状名。
[二五]「沈炳巽云:按《竹书》是十三年」 按:此据全氏《校记》转引。今《四库全书》珍本沈书作「朱云:《竹书纪年》作出公十三年。」
[二六]「《寰宇记》并称平水之阳」 按:《寰宇记》四十三晋州《叙》引《地理志》作「河」,临汾县下作
「水」,是应注非讹,但「河、水」字错出耳。
[二七]「《吕览》[《任数》]高诱《注》谓武子都宜阳」 按:语出高诱《注》,据补「高诱《注》」三字。
[二八]「其文曰有新宝之印《寰宇记》宝作室」 按:局刻《寰宇记》作「新室之印」。《御览》作「有新保之」,无「印」字,是也。《寰宇记》作「新室之印」,不辞,当依《御览》校改,删去「印」字。
[二九]「《一统志》在襄陵县东南二十五里」 按:《一统志》作「十五里」。沈炳巽云:「在今襄陵县东南二十里名曰却犨城。」
[三〇]「今本《汉志》犨误作班」 按:王念孙已校正,王先谦《补注》从之,标点本《汉书》未改。
[三一]「王莽更名曰干昌矣」 按:朱《笺》本作「改名」,赵云:「改,黄省曾本作更,全、戴改同。」
[三二]「作五军」 按:《寰宇记》四十六安邑县青原条亦「作五军」。
[三三]「高三十里,乃非也,朱无高字」 按:朱《笺》本作「疑言在皮氏县东南侧可三十里。」「侧可」当作「则可」。朱本脱「高」字,当由误读为「东南侧可三十里」,杨改是也。
[三四]「祖乙居庇南」 按:《御览》八十三引《竹书》,帝开甲即位居庇南,杨《疏》误记为「祖乙」,钞手讹「庇」字作「屁」,今订正。
[三五]「浍水东出详高山,赵改详作绛」 按:沈氏《疏证》改「绛」为「浍」,云:据《元和志》、《寰宇记》并作「浍高山」。《寰宇记》一名详高,旧本作「详高」,未为误,殿本与赵本改作「绛高」,真巨